天安字典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渔村夕照》

时间: 2025-07-12 13:35:46

诗句

估客击征缆,渔家收钓筒。

何妨千嶂黑,犹作半江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3:35:46

原文展示

估客击征缆,渔家收钓筒。何妨千嶂黑,犹作半江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渔村的傍晚景象:估客在岸边打理船只,渔家则在收拾钓具。尽管远处千山幽暗,江面上却依然映照着夕阳的余晖,呈现出一片红色的光景。

注释

  • 估客:指的是在河边或海边做生意的人,可能是做买卖的商贩。
  • 击征缆:用力打理船的缆绳,准备出航或停船。
  • 渔家:渔民的家,指从事渔业的人。
  • 钓筒:指用来收纳鱼钩和钓线等渔具的筒状器具。
  • 千嶂黑:形容远处的群山在夕阳下显得黯淡无光。
  • 半江红:指的是江面上映照着夕阳,呈现出红色的光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渔村的傍晚景象,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江南水乡的向往与赞美,反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昉,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以渔村的宁静景象来表达对普通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渔村夕照》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渔村在落日余晖下的宁静景象。诗的开头“估客击征缆,渔家收钓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村生活的真实场景,给人以亲切感。接下来的“何妨千嶂黑,犹作半江红”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远处的山峦在黑暗中淹没,但江面上仍然流淌着夕阳的余辉,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和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美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估客击征缆:描绘了渔村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渔村的繁忙气氛。
  2. 渔家收钓筒:进一步突出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带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
  3. 何妨千嶂黑:引入对比,暗示了即使外界环境再黑暗,也不影响内心的平和。
  4. 犹作半江红:在黑暗中仍然存在的光明,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千嶂黑”与“半江红”的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对立。
  • 拟人:通过“江红”意象,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村的傍晚景象,表达了在生活的困境中,依然能够发现美好与希望的主题。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村: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夕照:代表着温暖与希望。
  • 千嶂黑:暗示生活的艰辛和困境。
  • 半江红:象征着美好和希望在黑暗中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估客”指的是: A. 渔民 B. 商贩 C. 游客

  2. “何妨千嶂黑”的意思是: A. 千山黑暗无光 B. 黑暗无所谓 C. 黑暗中有光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乐观 C.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克庄的《渔村夕照》更侧重于渔民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意象和内心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涡口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一静舍 腊日雪 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 平山堂杂言 西施 重送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 夏园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靡颜腻理 伤脾胃 申敕 尽忠竭力 搭救 卷甲倍道 几字旁的字 夏橘 环城 面字旁的字 上交不谄 飞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一叶扁舟 韦字旁的字 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斧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