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48:55
十和
作者: 刘克庄
一夫倡祸翕然随,白昼通都作崇奇。
割肉直将人餧虎,闻声能感烦求罴。
忽传先辈逢清雪,失喜衰翁有黑丝。
自古英材须乐育,谓予不信质先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乱的感慨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诗中提到一人引发的祸乱,昼夜不停地在社会中扩散,令人感到惊奇和痛苦。用割肉来喂虎形象地比喻了对人性之恶的无奈;听到声响就感到烦躁,象征着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后面提到的先辈在清雪中遭遇的无奈和失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最后,强调了自古以来英才需要乐于培养,指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曾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所作为。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而深邃,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期,表现出社会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期待。
《十和》是一首集思考与感慨于一身的作品。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无奈。开头的“一夫倡祸翕然随”不仅揭示了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舆论的易变和风向的随意。接下来的“割肉直将人餧虎”则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人们在艰难处境中的无助与绝望,令人想起社会中不计后果的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先辈的回忆与对人才培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责任感。尤其是“自古英材须乐育”的句子,传递了一种希望,即便在艰难的时刻,也要坚持对未来的信念和努力,重视教育与人才的培养。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层次,情感上深沉且富有哲理,使其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社会动乱的根源与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同时强调对人才和教育的重视。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一夫倡祸”中的“倡”字可以理解为:
A. 发起
B. 反对
C. 支持
诗中提到的“割肉”比喻了什么?
A. 人的无私
B. 人的贪婪
C. 人的勇气
“自古英材须乐育”中的“乐育”指的是什么?
A. 快乐地学习
B. 快乐地培养人才
C. 快乐地生活
答案:1.A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