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时间: 2025-04-27 05:18:06

诗句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

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8:06

原文展示

衙前有乐馔常精,
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官衙前,总是美味佳肴频频摆上;在宅子里,池水环绕,酒酒如泉水般随意倾倒。虽然官职高,但并没有轻薄之客来往,不管年龄多大,都少有欢愉的情感。骊龙的下颌被人探珠而去,老蚌的胎胚却依然能在月光下孕育。不要羡慕春天的桃树和李树,因为桂花却能在秋天结实、发放香气。


注释

  1. 乐馔:美味的食物。
  2. 狎客:轻薄的客人,即不正经的人。
  3.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高贵和珍贵。
  4. 探珠:比喻寻求美好事物或机会。
  5. 老蚌:指老蚌壳,象征着沉稳和内敛。
  6. 月生:指在月光下孕育,寓意美好事物的生成。
  7. 三春桃与李: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象征年轻和美丽。
  8. 桂花:秋天开花,象征成熟和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兆,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因而他的诗歌常带有对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被贬谪时期,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冷漠与对人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美食、美酒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美食与美酒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诗的开头以“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引入,描述了官场的奢华与享乐,似乎在讽刺权贵之人对生活享受的沉迷。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情感与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即使在高位,也难以获得真挚的人际关系与深厚的情感。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不同生命阶段的价值。骊龙象征着年轻的权贵,虽有丰厚的享受,却易逝;而老蚌则暗示着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虽不如年轻时光鲜亮,却依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孕育出美好的事物。

最后,诗人以“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收尾,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坦然与自信。诗人认为,虽然桃李花开在春,但桂花的成熟与丰盈却是在秋天,这不仅是对生命不同阶段的理解,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整首诗在描绘美好生活的同时,深含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刘禹锡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衙前有乐馔常精:描绘官衙前的美食,暗示官场生活的奢华。
  2. 宅内连池酒任倾:形容家中美酒如泉涌般倾倒,表现安逸的生活。
  3. 自是官高无狎客:即使官位高,也缺乏轻薄的朋友,反映内心的孤独。
  4. 不论年长少欢情:无论年纪大小,欢愉的情感稀少,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5. 骊龙颔被探珠去:骊龙象征年轻权贵,探珠则暗示享乐的短暂与易逝。
  6. 老蚌胚还应月生:老蚌象征沉稳与内敛,月生暗示美好的潜力依然存在。
  7. 莫羡三春桃与李:劝诫他人不要羡慕年轻的美丽。
  8. 桂花成实向秋荣:强调成熟与丰收的价值,暗示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骊龙与老蚌的对比,展现不同生命阶段的价值观。
  • 对仗:如“桃与李”与“桂花成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拟人:老蚌的“月生”暗喻人生的希望与潜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诗人通过对美食、美酒的描写,最终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强调成熟与内敛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馔:象征享乐与奢华的生活。
  • :象征生活中的欢愉与短暂。
  • 骊龙:象征年轻与权势。
  • 老蚌:象征成熟与稳重。
  • 桂花:象征丰收与成熟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龙”象征什么? A. 年轻与权势
    B. 老成持重
    C. 享乐生活

  2. “莫羡三春桃与李”中的“桃与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年轻的美丽
    C. 秋天的丰收

  3. 诗人通过“老蚌胚还应月生”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年轻的珍贵
    B. 成熟的潜力
    C. 享乐的短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前者侧重于官场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后者则更强调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无常。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认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哲理》

相关查询

魏坛观 送南浦明公归日本 篁村探梅 喜方楚卿孝廉入山 送李十五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相和歌辞。放歌行 采莲曲 为张僓赠阎使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亅字旁的字 包含就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乘人之厄 触景伤怀 机关用尽 君马黄 落花时节 富足 牛字旁的字 创痍未瘳 祜休 留意 竹字头的字 缣绫 包含衷的成语 包含羊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