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13
次韵答丁端州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
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
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
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
病骸今似沈休文。
不要怨恨此地荒僻又孤独,
但高兴的是北方的风声传来。
铜柱虽然与蛮夷接壤,
但竹符仍是汉朝的分界。
春天的书信追赶着衡阳的雁,
秋天的骑行回望陇头的云。
相见时才知南方的思念之苦,
如今我病得像沈休文那样。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提倡实用主义的文学风格,作品多为诗、文、议论。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居于荒僻之地,与朋友丁端州的交流中,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感慨及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次韵答丁端州》通过描绘自己荒僻而孤独的环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便以“莫嗟荒僻又离群”引入,直接点出诗人身处的地理和心理状态,表达出一种对环境的无奈与接受。然而,紧接着的“且喜风谣岭北闻”,则转为一种积极的态度,显示出即便在困境中,仍能寻求到外界的美好,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对边界的思考,铜柱与竹符的对比,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通过春书与秋骑的意象,诗人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的归属,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两句“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则揭示了生病带来的身心困扰,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沈休文因病卧床,诗人以此自比,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友情的依赖。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结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现了王安石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值得深入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意象、象征等手法,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关系,营造出深刻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荒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次韵答丁端州》是哪一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铜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化认同
C. 自然景观
D. 友情
诗人对南方的思念通过哪一句体现?
A. “莫嗟荒僻又离群”
B. “春书来逐衡阳雁”
C. “相见会知南望苦”
D. “病骸今似沈休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在描写思乡时的方式有所不同。王安石的作品更注重内心感受与环境的关系,而李白则常通过豪放的语言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情感。两者的风格虽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忧思与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