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46
感遇·之十一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我喜爱鬼谷子,他的思想如青溪般清澈,没有污浊的气息。
他掌握了治国的道理,却将自己的身躯遗留在白云之中。
七雄正在争斗,天下已经久没有明君。
浮华的荣耀不值得珍惜,应当遵循隐蔽和谦虚的文风。
舒展自如,可以包容整个宇宙,然而却是卷起的,不满一分。
难道仅仅是山木的长寿?空与麋鹿为群。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志向与对社会的感慨,具有强烈的个性与时代特征。
《感遇·之十一》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陈子昂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借古人之道自勉,反映出他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与对当时政局的不满。
《感遇·之十一》是陈子昂在深思熟虑后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古代贤者鬼谷子的崇敬与对当前社会的忧虑。开篇便以“吾爱鬼谷子”直接表明对古圣哲的仰慕,接着用“青溪无垢氛”描绘出其思想的清明与高洁,显示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及“七雄方龙斗”,描绘了当时战国的纷争与无君的局面,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伤。浮华的荣誉在诗人眼中毫无价值,强调谦虚隐忍的重要,这种思想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最后几句“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则表现出诗人对长寿与归隐生活的思考,质疑人生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兼具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者的追思与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思考,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失望,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与个人孤独感。
哪位思想家是诗中提到的“鬼谷子”?
“七雄”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七个强国?
诗中表达的对浮华荣誉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