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4:49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在临近离别之时,感慨世道的艰辛。我感叹天命实在是漫长而无常。往昔的殷王子,骑着玉马去朝拜周朝的君主。宝鼎已沉没在伊河之谷,瑶台也成为了古老的丘墟。西山之上,令人伤心的是那些老去的遗民;东陵之下,依然有故去的侯爵在等待。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诗人,曾任太宗、高宗时期的官员。他的诗以豪放、慷慨著称,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子昂以描写人生感慨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为主,其作品既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又富有个人情感。
《感遇·之十四》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愤,体现了他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感遇·之十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开头两句“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便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无奈感。接着,诗人通过对殷王子和周朝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交替与兴衰。宝鼎与瑶台的意象,既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暗示了现今的失落与遗憾。
诗中的“西山伤遗老”和“东陵有故侯”两句,突显出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逝去岁月的伤感。两者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历史的沉重感,也让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个人命运的孤独。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冲击。
诗歌表面上是对历史的追忆,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沉浮的思考。通过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忧虑。
“临歧泣世道”中“泣”的意思是:
A. 笑
B. 哭
C. 说
D. 走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贫困的生活
C. 战争的破坏
D. 自然的景象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爱情
B. 友情
C. 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无奈
D. 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