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32
原文展示:
子夜新声何处传,
悲翁更忆太平年。
即今法曲无人唱,
已逐霓裳飞上天。
白话文翻译:
在子夜时分,动人的新曲传来,
悲伤的老翁更是怀念那太平盛世的年头。
如今的法曲无人再唱,
它已经飞上了天际,化作霓裳。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710-770年),字子美,号钓云,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淡雅,常以个人情感与历史、社会背景相结合,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听刘安唱歌”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生活中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促使他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现音乐之美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的“子夜新声何处传”,通过时间的描写,引发读者对音乐的期待,仿佛在夜空中寻找那动人的旋律。而“悲翁更忆太平年”,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过去安宁岁月的深切怀念。诗中“法曲无人唱”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失落和对流逝岁月的无奈,接着用“已逐霓裳飞上天”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消逝,仿佛一切美好都已远去,令人心生惆怅。
整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对美好旧时光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对现实无情的失落。顾况运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使这首诗在音乐与情感之间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题在于怀旧与对比,表现出对美好时光与传统艺术的珍视,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子夜新声何处传”中的“子夜”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提到的“太平年”主要指什么?
“已逐霓裳飞上天”中“霓裳”象征着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