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 同前记旧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7-12 02:35:26

诗句

积雨偶能晴,正到秋时候。

莫误斜阳黯淡红,明日风来又。

短褂袖何长,遮著藤筇手。

山上黄花未作寒,山下溪先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35:26

原文展示:

积雨偶能晴,正到秋时候。
莫误斜阳黯淡红,明日风来又。
短褂袖何长,遮著藤筇手。
山上黄花未作寒,山下溪先瘦。

白话文翻译:

在积雨之后偶然放晴,正值秋天的季节。
不要误会那斜阳下黯淡的红色,明天风来又会改变。
短袖衫怎么会长?只不过是遮住了手中的藤杖。
山上的黄花尚未感受寒意,山下的小溪却已开始瘦弱。

注释:

  • 积雨:指长时间的雨水积累。
  • 斜阳:夕阳,指西下的太阳。
  • 黯淡:形容颜色不鲜明,光线不足。
  • 短褂:短袖衫,常在秋天穿着。
  • 藤筇:一种用藤条编制的拐杖。
  • :指寒冷的天气。
  • 溪先瘦:溪水因干旱、季节变化等原因变得较为萧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深受传统诗词影响,尤其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抒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独特景象的观察与感受。秋天的多变天气与自然景象激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同前记旧四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天气变化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开篇“积雨偶能晴,正到秋时候”,写自然的变幻,表达了秋季的特征。接着通过“莫误斜阳黯淡红,明日风来又”,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短褂与藤筇的意象,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山上与山下的对比,展现了秋季的萧条与生命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雨偶能晴:描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天空终于放晴的情景,暗示着希望与转机。
  2. 正到秋时候:强调了时间的季节性,秋天的来临带来了新的变化。
  3. 莫误斜阳黯淡红: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暗淡所迷惑,暗含了对未来的期待。
  4. 明日风来又:预示着变化的到来,未来的风会带来新的气象。
  5. 短褂袖何长:反问式的表达,短褂的袖子虽然短,却遮住了手中的藤杖,象征着生活的局限与无奈。
  6. 山上黄花未作寒:描述了山上的花虽未凋零,依然具有生命力,象征着希望。
  7. 山下溪先瘦:溪水的萧条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融合了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寄望。

意象分析:

  • 积雨:象征着困扰与不安。
  • 斜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短褂: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黄花:生命的希望。
  • 溪水: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莫误斜阳黯淡红”中的“斜阳”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中午的阳光
    • C. 傍晚的阳光
    • D. 昏暗的阳光
  3. 诗中描写的藤筇手指的是什么?

    • A. 拐杖
    • B. 手杖
    • C. 笔
    • D. 书本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秋季的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关注秋天的景象与人情,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2. 《现代诗人作品集》
  3.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解析》

相关查询

答唐玉潜 答陈植父 答柴主簿二首 次韵谢诸公见寿 次韵山中见寄 次翁秀峰 次王修竹监簿送羽士过龙瑞宫 次曹近山见寄 酬谢皋父见寄 酬潘景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红紫乱朱 娥皇女英 云粉 炊粱跨卫 春山八字 鼓字旁的字 天妖 五车书 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行革偃 鸟字旁的字 余子碌碌 扶老携弱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