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51:01
西江月
脉脉无端心事,厌厌不奈春酲。越罗衫薄峭寒轻。试问几番花信。万点风头柳絮,数声柳外啼莺。斜阳还傍小窗明。门掩黄昏人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心中无尽的忧愁,不知何时才能摆脱春天的酣醉。轻薄的越罗衫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清,不禁想问几次春天的消息。满天的柳絮随风飞舞,几声黄莺在窗外欢唱。斜阳透过窗明亮地洒下,门前黄昏时分,周围显得格外宁静。
作者介绍:石孝友,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作者可能正处于一种情感的困扰当中,春天的美好与个人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的“脉脉无端心事”便道出作者心中无尽的思绪,仿佛在诉说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春天的酣醉与清冷的越罗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风中飞舞的柳絮和啼鸣的黄莺更是春日的象征,却也使得作者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最后一句“门掩黄昏人静”,则在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却又不知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心事重重的状态。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
诗词测试:
“脉脉无端心事”中的“脉脉”指什么? A. 清晰 B. 模糊 C. 深邃 D. 短暂
诗中“越罗衫薄峭寒轻”表现了什么? A. 春天温暖 B. 春天寒冷 C. 春天明亮 D. 春天多雨
诗的最后一句“门掩黄昏人静”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宁静 C. 愉悦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纠结,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的柔情,而石孝友则更注重情感的深邃与自然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