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07:07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作者:李颀
小来好文耻学武,
世上功名不解取。
虽沾寸禄已后时,
徒欲出身事明主。
柏梁赋诗不及宴,
长楸走马谁相数。
敛迹俯眉心自甘,
高歌击节声半苦。
由是蹉跎一老夫,
养鸡牧豕东城隅。
空歌汉代萧相国,
肯事霍家冯子都。
徒尔当年声籍籍,
滥作词林两京客。
故人斗酒安陵桥,
黄鸟春风洛阳陌。
吾家令弟才不羁,
五言破的人共推。
兴来逸气如涛涌,
千里长江归海时。
别离短景何萧索,
佳句相思能间作。
举头遥望鲁阳山,
木叶纷纷向人落。
这首诗表达了李颀对个人追求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从小就厌恶学习武艺,只希望能在文采上有所成就,但最终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功名与地位。尽管曾在某个时期小有名气,但他仍旧希望能够为明主效力。他感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只能在东城的角落里过着悠闲的生活,养鸡牧豕。他怀念汉代的萧相国,却不愿追随霍家和冯子都这样的权贵。尽管当年也曾在诗词界小有名气,但如今却感到虚无。与故人对饮时,他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他的弟弟才华横溢,诗歌如潮水般涌来,然而离别的短暂时光却让他感到孤独,只有带着对美好回忆的佳句在心中回荡。最后,他抬头遥望鲁阳山,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木叶纷飞的人生感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颀(约701年-762年),字子美,号山人,唐代诗人,以五言古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颀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反思,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亲情的思念。诗中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更多的是对内心自由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李颀的《放歌行答从弟墨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追求的沉重反思。诗的开头,李颀以“好文耻学武”开篇,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文才的执着与对武艺的轻视,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的追求。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苦涩。他虽然曾有短暂的荣耀,却发现世俗的功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甚至感到内心的空虚。
诗中多次提到历史名人,如萧相国与霍家,李颀在这里以历史为镜,反映出对当权者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他将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展现出自己在历史浪潮中的渺小与无力。尽管他在诗词的创作上有不凡的才华,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意识到这些成就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处境,反而使他更加感到孤独。
在诗的最后部分,李颀以“举头遥望鲁阳山”结尾,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鲁阳山的木叶纷纷,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使整首诗在感伤中又透出一丝宁静与豁达。李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对亲情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世俗价值的反叛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颀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体现了他内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颀在诗中对武艺的态度是? A. 崇尚 B. 厌恶 C. 忽视 D. 崇拜
诗中提到的“萧相国”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汉代的名将 B. 汉代的宰相 C. 唐代的诗人 D. 宋代的名士
诗的最后一句“木叶纷纷向人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忧愁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颀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颀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求与失落,而王维则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与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李颀的诗更为直白,王维则更加含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