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时间: 2025-07-12 17:56:39

诗句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56:39

原文展示: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词描绘了诗人在临洺驿夜宿时的所见所感。清晨的山峦仿佛是离散的发髻,太行山的轮廓像蝌蚪般蜿蜒。田间稗草繁茂,霜降后已然厚重。往昔赵国、魏国、燕国、韩国的历史,历历在目,令人感伤。悲风呼啸而过,临洺驿口的黄叶随风飘荡,仿佛在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晴髻:晴天的发髻,形容山势如发。
  • 蝌蚪:指山势的形状,蜿蜒而细长。
  • 稗花:稗草的花,形容田间杂草丛生。
  • 霜皮厚:形容霜冻后的土地,坚硬且厚重。

典故解析:

  • 赵魏燕韩: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四个主要国家,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700),字梦得,号天香,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的变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临洺驿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词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晴髻离离”采用了比喻手法,将山峦的轮廓形象化,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着“稗花盈亩”则描绘了秋天的田园景象,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对“赵魏燕韩”的回忆,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感叹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最后“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黄叶飘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髻离离:描绘天晴时的山头形态,寓意自然的美丽。
  2. 太行山势如蝌蚪:形象生动地比喻山形,给人以形象的视觉冲击。
  3. 稗花盈亩:展现了秋日丰收后的田野景象,象征着生活的富饶。
  4. 一寸霜皮厚:描绘了霜降后土地的坚硬,暗示着生命的冷漠与无情。
  5.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历史的回忆,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的感慨。
  6. 悲风吼,临洺驿口:悲风的呼啸,增强了情感的深邃与沉重。
  7. 黄叶中原走:黄叶随风而逝,象征着人生的流逝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势如蝌蚪”,生动形象。
  • 拟人:如“悲风吼”,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如“晴髻离离,稗花盈亩”,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髻:象征自然的美。
  • 蝌蚪:象征蜿蜒的山势。
  • 稗花: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杂乱。
  • 黄叶: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赵魏燕韩”指的是哪一时期的国家?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三国时期
    D. 隋唐时期

  3. “悲风吼”中的“吼”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 杜甫《春望》:对国家兴衰的深切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本词均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陆游更倾向于表现国家的忧虑,而陈维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提升鉴赏能力。

相关查询

招隐五首 其三 竹枝歌(三首) 题春江送别图 招隐(五首)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三首 其三 得胡仲渊书欢喜成诗奉呈石末公兼简三益军咨 田家 传言玉女  咏蝶 遣闷柬石末公 薤露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重义轻财 牙疼咒 阳算 二娥 召庙 臼字旁的字 塞翁得马 甘冒虎口 艸字旁的字 通则 高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跷足而待 手字旁的字 险遭不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