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07
别调曲
枇杷花底晓霜清,相送郎行一曙星。
喔喔邻鸡声不断,摇鞭应过短长亭。
一重帘隔是天涯,帘外漫漫杨柳花。
乱扑人衣与人面,不知吹落在谁家。
妾家本在小长干,过得江来春又阑。
欲将一书凭雁足,梦魂先到楚云端。
在枇杷花下,晨霜清冷,我伴着你一路送行,直到天边的一颗晨星。
邻家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摇动马鞭时已经过了那座短亭长亭。
一层帘子隔开了我们的距离,帘外的杨柳花漫天飞舞。
那些花瓣纷纷扑打在人的衣服上和脸上,不知道它们最终落在了谁的家。
我的家其实在小长干,随着江水而来,春天又将要过去。
我想借助大雁送一封书信,梦中的魂魄早已飞到楚地的云端。
作者介绍:顾铤,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澹庵,生平不详,以词、诗见长,作品多描绘情感与自然,风格细腻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描写了离别的情景,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展现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
《别调曲》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开篇以“枇杷花底晓霜清”引入,既描绘了春天的清晨,也暗示了离别前的清冷气氛。接着通过“邻鸡声不断”,营造出一种乡村的宁静与温暖,然而这种温暖在离别的时刻显得格外刺耳。
“摇鞭应过短长亭”的意象,表现出送别者的无奈和失落,短亭的存在象征着离别的短暂与永恒的距离。接下来“一重帘隔是天涯”,更是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仿佛一层薄薄的帘子就将彼此的心隔开。
在描述杨柳花飘舞的情景时,诗人用“乱扑人衣与人面”,不仅描绘了春风中的花瓣,也象征着纷繁的情感与思绪,令人难以捉摸。最后的“欲将一书凭雁足”则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渴望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然而“梦魂先到楚云端”又流露出一种无奈,表明即使思念再深,现实的距离也无法逾越。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爱情与离别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出清代文人的深情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项是《别调曲》的主题? A. 友情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诗中提到的“短长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建筑 B. 离别的地点 C. 乡村的景点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想要传递思念? A. 诗歌 B. 大雁 C. 画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