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4: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4:00:07
倚涧临溪自屈蟠,
雪花销尽藓花干。
幽枝好折为谈柄,
入手方知有岁寒。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形象。松树倚靠在山涧旁,弯曲着枝干,临近溪水。漫天的雪花已经消融,树上的苔藓也干枯了。幽静的松枝非常适合折下来当作谈天说地的把玩之物,真正触摸到它时,才会明白它在严寒的冬季中依然坚韧不拔。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长寿的象征。古人常以松树比喻志士,强调在严寒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诗中“岁寒”一词,借用《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意思,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坚韧与不屈。
翁承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春季游览山水时的所感所悟有关。松树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机,给人以力量和启示,因此诗中表现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的思考。
翁承赞的《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松树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风貌。诗的开头,诗人以“倚涧临溪”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环境,将松树的灵动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雪花销尽藓花干”,则通过季节的变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正是这种对比,让松树显得更加坚韧和珍贵。
“幽枝好折为谈柄”不仅描绘了松枝的特性,还隐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在此处通过松枝的可折性,表达了人们与自然的沟通与交流。最后一句“入手方知有岁寒”,更是将松树的坚韧与生命的意义提炼到极致,揭示出在困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格的深刻哲理。
整首诗以松树为中心,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富有哲理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坚韧品格的崇拜,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松树坚韧性格的赞美,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强调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重要性。
诗中“倚涧临溪”描述了松树的什么特征?
A. 生长环境
B. 颜色
C. 形状
诗中的“岁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严寒的冬季
C. 秋天的萧瑟
“幽枝好折为谈柄”中“谈柄”的意思是?
A. 松树的根
B. 用于聊天的工具
C. 松树的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