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2:50
寄示儿孙
作者: 翁承赞 〔唐代〕
力学烧丹二十年,
辛勤方得遇真仙。
便随羽客归三岛,
旋听霓裳适九天。
得路自能酬造化,
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
好把仙方次第传。
我努力研究炼丹已有二十年,
辛苦之后终于遇到了真仙。
于是便跟随那位羽客回到三岛,
旋即听到霓裳的乐曲飘然飞入九天。
只要得到了这条路,自然能回报造化,
立身立足何必依恋林泉的隐居生活。
我家的药鼎清晰可见,
希望把这仙方一步步地传下去。
翁承赞,字子升,号白石,唐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道教和炼丹著称。其诗歌多表现对道教思想的推崇以及对修炼生活的向往。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炼丹和追求长生的描绘,表达了对修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朽与仙道的向往。
《寄示儿孙》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己二十年炼丹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对真仙境界的渴望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开篇的“力学烧丹二十年”便揭示了诗人对学术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二十年的辛勤付出,最终得到了“真仙”,体现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便随羽客归三岛”,不仅描绘了诗人与仙人相遇后的欢喜,也暗示着他已然接近了理想中的境界。诗中“霓裳适九天”的意象极为美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令人向往。
“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诗人从个人追求上升到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认为拥有真知与能力,比隐居于山林更为重要,反映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最后两句“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炼丹经验和仙道智慧传承给后代的愿望,展现了他对后世的殷切期望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教的修炼文化,还传达了对生命、理想与传承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理想与真理,强调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对后代的期望和责任感。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行之路,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力学烧丹”指的是什么?
“便随羽客归三岛”中的“羽客”指的是谁?
诗人希望把什么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