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示儿孙》

时间: 2025-04-27 09:42:50

诗句

力学烧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

便随羽客归三岛,

旋听霓裳适九天。

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2:50

原文展示:

寄示儿孙
作者: 翁承赞 〔唐代〕

力学烧丹二十年,
辛勤方得遇真仙。
便随羽客归三岛,
旋听霓裳适九天。
得路自能酬造化,
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
好把仙方次第传。

白话文翻译:

我努力研究炼丹已有二十年,
辛苦之后终于遇到了真仙。
于是便跟随那位羽客回到三岛,
旋即听到霓裳的乐曲飘然飞入九天。
只要得到了这条路,自然能回报造化,
立身立足何必依恋林泉的隐居生活。
我家的药鼎清晰可见,
希望把这仙方一步步地传下去。

注释:

  • 力学:努力学习、研究。
  • 烧丹:炼制丹药,这里指炼丹术。
  • 羽客:道士或仙人,这里指能够飞升的修士。
  • 三岛: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常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 霓裳:指一种华丽的衣裳,象征美妙的乐曲。
  •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和变化,这里引申为命运的安排。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象征隐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承赞,字子升,号白石,唐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道教和炼丹著称。其诗歌多表现对道教思想的推崇以及对修炼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炼丹和追求长生的描绘,表达了对修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朽与仙道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示儿孙》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己二十年炼丹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对真仙境界的渴望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开篇的“力学烧丹二十年”便揭示了诗人对学术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二十年的辛勤付出,最终得到了“真仙”,体现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便随羽客归三岛”,不仅描绘了诗人与仙人相遇后的欢喜,也暗示着他已然接近了理想中的境界。诗中“霓裳适九天”的意象极为美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令人向往。

“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诗人从个人追求上升到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认为拥有真知与能力,比隐居于山林更为重要,反映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最后两句“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炼丹经验和仙道智慧传承给后代的愿望,展现了他对后世的殷切期望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教的修炼文化,还传达了对生命、理想与传承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力学烧丹二十年:说明诗人努力学习炼丹的过程,时间的长久体现了其坚持不懈的精神。
  2. 辛勤方得遇真仙:经过努力,终于遇到了理想中的仙人,表达了成功的喜悦。
  3. 便随羽客归三岛:跟随仙人返回仙境,象征着与世俗的脱离。
  4. 旋听霓裳适九天:听到美妙的乐曲,描绘了仙境的美好。
  5. 得路自能酬造化:强调了通过努力获取的成功能回报自然,暗示人生态度。
  6. 立身何必恋林泉:质疑隐居生活的价值,鼓励追求真理与成长。
  7. 予家药鼎分明在:表明自己家中有炼丹的工具,象征着传承的基础。
  8. 好把仙方次第传: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体现出对后代的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客”比喻仙人,形象生动。
  • 对仗:如“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使用“霓裳”、“三岛”等意象,富有神秘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理想与真理,强调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对后代的期望和责任感。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行之路,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客:象征着仙人和理想的追求。
  • 三岛:代表着道教所向往的仙境与理想生活。
  • 霓裳:象征着美好、和谐与超凡的境界。
  • 药鼎:象征着炼丹术和修炼的基础,承载着传承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力学烧丹”指的是什么?

    • A. 努力学习
    • B. 隐居生活
    • C. 追求财富
    • D. 旅行冒险
  2. “便随羽客归三岛”中的“羽客”指的是谁?

    • A. 人类
    • B. 神仙
    • C. 诗人
    • D. 动物
  3. 诗人希望把什么传给后代?

    • A. 财富
    • B. 仙方
    • C. 诗歌
    • D. 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然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引发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翁承赞《寄示儿孙》李白《将进酒》:两首诗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翁承赞更侧重于个人的修行与传承,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人生的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 和赵晋臣送糟蟹 贺新郎(又和) 丑奴儿(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隐括之) 郡斋怀隐庵 满江红·老子当年 鹧鸪天(寄叶仲洽) 卜算子(荷花)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念奴娇·君诗好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目混珠 铿金戛玉 一丝不紊 佚失 匕字旁的字 假君 濠梁观鱼 单耳刀的字 拨云雾见青天 垂不朽 龙鹄 提手旁的字 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扬铃打鼓 白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