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1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13:17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似盐车压千里。
我知道你思念我,想要离别是多么艰难,而我这次的离别和往日不同。
风中的杨花虽然未曾落定,雨中的荷叶终究不会被打湿。
三年来我磨砺自己,读了许多书;而这次见面,岂止是双璧的相逢!
希望你也不要叹息留恋,人生短暂,风雨飘摇。
我父亲曾爱住洛城,而我如今也经过嵩山的麓。
在水南选宅,我怎敢妄言,试着在伊川买些修竹。
又听说缑山有美好的泉水,穿过市场傍着林木流淌如冰玉。
想象着茅轩映照在水面,两位老翁面对面清雅如白鹤。
两位老翁归隐并不难,唯有传家要有好儿子。
我记得你父亲像你一样,笔下生辉,写下三千字。
世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切莫让儿子像你父亲那样。
不知樗栎能荐明堂,何如盐车压千里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咏怀、抒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子由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苏轼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篇即以“知君念我欲别难”引入,展现了对友人情感的理解与共鸣,语句中流露出浓浓的惆怅。
接下来的几句,苏轼用自然景象描绘别离的无奈,“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使在离别的时刻,自然的变化依旧是缓慢而安静的。
诗中提到的“磨我费百书”与“见何止双璧”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强调了相逢的珍贵。苏轼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经历,还将其与历史和文化结合,提到了先君与洛城的往事,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
整首诗在抒情中带有哲理,结尾的“樗栎荐明堂,何似盐车压千里”更是用以反思人生中的选择与价值。通过这些意象,苏轼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风里杨花”象征什么?
“三年磨我费百书”中的“百书”指什么?
诗中“愿君亦莫叹留滞”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