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54
二月十九日席上赋 其一
野荼蘼发雪堆墙,
草牡丹开月照梁。
世眼都随人毁誉,
不知底处是真香。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的春天,野生的荼蘼花在雪堆上盛开,草地上的牡丹在月光下绽放。世人只关注他人的评价与诽谤,却不知道在这些表象之下,真正的美好却是存在的。
“荼蘼”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草牡丹”则强调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此外,诗中提到的“世眼”可以引申为对社会浮华与虚妄的批判,强调人们对真善美的忽视。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彦升,号秋水,宋代诗人,以擅长诗词和散文见长,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二月,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气息,同时也观察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真善美的渴望和对世俗评价的反思。
《二月十九日席上赋 其一》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荼蘼花与草牡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人在描写中渗透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尤其是在“野荼蘼发雪堆墙,草牡丹开月照梁”这两句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美丽,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人性与社会的反思。诗人指出,世人常常随波逐流,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而忽视了内心真正的感受,这种“毁誉”无疑是对真实美好的误解与错失。整首诗在自然的美与人性的虚伪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缺陷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而非他人的评价。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真善美的向往,具有启发性和哲理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荼蘼”花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诗中“世眼都随人毁誉”意指什么?
A. 人们关注他人的评价
B. 人们只看自然美
C. 人们不在意他人
D. 人们常常赞美自然
下列哪一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A. “草牡丹开月照梁”
B. “世眼都随人毁誉”
C. “不知底处是真香”
D. “野荼蘼发雪堆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