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30
杨尚书生日
作者:魏了翁 〔宋代〕
三边头绪正相寻,云气模糊尚积阴。
已喜龙荒通汉使,更须帝梦起商霖。
功名本自於人薄,家国相关此念深。
共指岷峨祝公行,鬓华未听晓霜侵。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的情况和对国家情势的关心。诗人感叹边疆的局势依然扑朔迷离,天上云气笼罩,似乎预示着阴云未散。虽然已经欣喜于边境通商的希望,但诗人更加期待能够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安定。功名和地位本来就与人们的努力有关系,然而家国的安危却常常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心。最后,诗人祝愿杨尚书在前行的道路上顺利,同时感叹白发已生,未曾听闻晨霜的侵袭。
魏了翁(约 1190-1260),字季良,号尹庐,晚号“田父”,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他的诗风格多样,兼具古典与通俗,擅长描写人情风貌和社会生活。
这首诗是在杨尚书生日之际写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边疆的局势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情势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朋友的祝福。开篇以“云气模糊尚积阴”描写了边疆阴霾的局势,暗示着国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接着提到“已喜龙荒通汉使”,表现了诗人对边疆通商的欣喜之情,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更希望实现“帝梦起商霖”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富强的期盼。
中间两句“功名本自於人薄,家国相关此念深”则揭示了诗人对个人成就与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个人奋斗与国家未来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最后以“共指岷峨祝公行,鬓华未听晓霜侵”来寄托对朋友的祝福,尽管岁月已渐渐侵蚀鬓发,诗人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这首诗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以及对朋友的祝福,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诗中的“三边”指的是哪里?
诗人对边疆的情势持何种态度?
“功名本自於人薄”的意思是?
答案:
对比魏了翁的《杨尚书生日》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出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但杜甫的笔调更为沉重,而魏了翁则在忧虑中寄托了希望与祝福,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