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0:3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36:37
原文展示: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白话文翻译:
一进入都城就像回到了家,远行的人向北行进,太阳已经西斜。在槐树厅堂里错误地依附于明经选拔,桂花苑中还空缺着及第的荣耀。世间的恩怨用短剑来收场,人情的冷暖像笼纱一样可以检验。如果没有驷马高车的日子,我发誓不再回到故乡的车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这首诗《入都》反映了李鸿章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清朝晚期,为了政治生涯而北上京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成功的渴望,也有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李鸿章对仕途的复杂情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一入都门已到家”展现了作者对京城的熟悉和归属感,而“征人北上日西斜”则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通过对科举考试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期待和不安。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誓言,强调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政治家的复杂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仕途的复杂情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世间恩怨和人情冷暖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槐厅谬附明经选”中的“明经选”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 B. 明代的经典选读 C. 明代的政治选拔 D. 明代的文学作品 答案:A
诗中“桂苑犹虚及第花”中的“及第花”象征什么? A. 科举考试的成功 B. 桂花的美丽 C. 科举考试的失败 D. 桂花的香气 答案:A
诗中“世路恩仇收短剑”中的“短剑”象征什么? A. 解决恩怨的工具 B. 战争的武器 C. 友谊的象征 D. 爱情的象征 答案:A
诗中“人情冷暖验笼纱”中的“笼纱”象征什么? A. 人情的虚伪 B. 美丽的面纱 C. 保护的屏障 D. 透明的窗户 答案:A
诗中“傥无驷马高车日”中的“驷马高车”象征什么? A. 显赫的地位 B. 快速的交通工具 C. 豪华的住宅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