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入都 其七》

时间: 2025-07-12 04:52:57

诗句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52:57

原文展示: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白话文翻译:

一进入都城就像回到了家,远行的人向北行进,太阳已经西斜。在槐树厅堂里错误地依附于明经选拔,桂花苑中还空缺着及第的荣耀。世间的恩怨用短剑来收场,人情的冷暖像笼纱一样可以检验。如果没有驷马高车的日子,我发誓不再回到故乡的车上。

注释:

  • 都门:指京城。
  • 槐厅: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 明经选:指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
  • 桂苑:指科举考试的场所,因古代科举考试多在桂花盛开时节举行,故称。
  • 及第花:指科举考试中及第的荣耀。
  • 世路恩仇:指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恩怨情仇。
  • 短剑:象征解决恩怨的工具。
  • 人情冷暖:指人际关系的冷暖变化。
  • 笼纱:比喻人情的虚伪和难以捉摸。
  • 驷马高车:指高官显贵的交通工具,象征显赫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这首诗《入都》反映了李鸿章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清朝晚期,为了政治生涯而北上京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成功的渴望,也有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李鸿章对仕途的复杂情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一入都门已到家”展现了作者对京城的熟悉和归属感,而“征人北上日西斜”则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通过对科举考试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期待和不安。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誓言,强调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政治家的复杂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入都门已到家”: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熟悉和归属感。
  2. “征人北上日西斜”: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3. “槐厅谬附明经选”:通过科举考试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期待和不安。
  4. “桂苑犹虚及第花”: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
  5. “世路恩仇收短剑”: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间恩怨的态度。
  6. “人情冷暖验笼纱”:比喻人情的虚伪和难以捉摸。
  7. “傥无驷马高车日”:强调了作者对显赫地位的渴望。
  8. “誓不重回故里车”:通过誓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成功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都门”与“故里”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京城的归属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 象征:通过“短剑”、“笼纱”、“驷马高车”等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仕途的复杂情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世间恩怨和人情冷暖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都门:象征京城和仕途。
  • 槐厅:象征科举考试和仕途的起点。
  • 桂苑:象征科举考试和成功的荣耀。
  • 短剑:象征解决恩怨的工具。
  • 笼纱:象征人情的虚伪和难以捉摸。
  • 驷马高车:象征显赫的地位和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槐厅谬附明经选”中的“明经选”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 B. 明代的经典选读 C. 明代的政治选拔 D. 明代的文学作品 答案:A

  2. 诗中“桂苑犹虚及第花”中的“及第花”象征什么? A. 科举考试的成功 B. 桂花的美丽 C. 科举考试的失败 D. 桂花的香气 答案:A

  3. 诗中“世路恩仇收短剑”中的“短剑”象征什么? A. 解决恩怨的工具 B. 战争的武器 C. 友谊的象征 D. 爱情的象征 答案:A

  4. 诗中“人情冷暖验笼纱”中的“笼纱”象征什么? A. 人情的虚伪 B. 美丽的面纱 C. 保护的屏障 D. 透明的窗户 答案:A

  5. 诗中“傥无驷马高车日”中的“驷马高车”象征什么? A. 显赫的地位 B. 快速的交通工具 C. 豪华的住宅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李鸿章《入都》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但李鸿章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对成功的渴望和对世间恩怨的认识。
  • 李鸿章《入都》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但李鸿章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对仕途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
  • 《清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杜甫诗选》
  • 《白居易诗选》

相关查询

潘大临莲池二首 七夕歌 十月二十二日晚作三首 熏风二首 发金陵折柳亭二首 襄阳曲 僧允怀惠紫竹杖 西湖三首 乍晴二首 冬至赠潘郎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江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迎结尾的成语 一反既往 钗盒盟 辰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巛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天生一对 庙祀 甬道 不羞当面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忠款诚信 白云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