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9:07
登师姑岩怀古十韵
作者: 蒲寿宬 〔宋代〕
郭中爱青山,推窗纳青碧。
不见山中人,白云自堆积。
登睇廓悠悠,此眼亦已窄。
但见寰中尘,不见尘中客。
相去讵几许,恍若万里隔。
日暮攀崔嵬,泫然感畴昔。
蜀道无人行,嵩山绝蹄迹。
岂无九回肠,安得双飞翮。
倾我百壶酒,抚此千丈石。
不知蜡屐翁,著得几量屐。
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我推开窗子,迎接那青碧的风景。
山中人影不见,白云在山间自顾自地聚积。
登高远眺,视野变得狭窄,只看见世间的尘埃,却不见尘世的来客。
相隔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恍若两地万里之遥。
日暮时分,我攀登崔嵬的山峰,感慨往昔,泪水盈眶。
蜀道上没有行人,嵩山上也无马蹄的踪迹。
难道没有那九曲回肠的悲伤,如何能得双翅高飞?
我倾尽百壶美酒,抚摸这千丈高石。
却不知道那穿着木屐的老人,究竟有多少双木屐。
作者介绍:蒲寿宬(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诗风清新淡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登上师姑岩时,表达了他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这首《登师姑岩怀古十韵》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历史的追忆。全诗开篇描绘了青山的美景,表现出诗人推窗而望的惬意与悠然。然而,随着对景的深入,诗人却发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人世的感慨。诗中多次提及“尘”,不仅是对世俗繁华的指代,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日暮攀崔嵬”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泪水涌上心头,感慨万千。同时,通过“蜀道无人行,嵩山绝蹄迹”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荒凉与历史的苍桑。后半部分诗人以“倾我百壶酒,抚此千丈石”来寄托情感,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敬仰及对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层次感,从开篇的宁静到后面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变化,展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推窗所见的是什么?
“蜀道无人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蜡屐翁”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