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4:24
斗百花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斜日东风深院。
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
仿佛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
银盆半拆姚黄,
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
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
须劝倒金盏。
斜阳在东风中洒落在深院,
绣帘低垂,归来的燕子在其间飞舞。
那潇洒的小屏风映出她娇美的面容,
仿佛是灯前初次相见的娇羞。
在宴席上,
银盆中半开的姚黄花,
插在她的凤凰钗旁。
她微微一笑,掩住了手中的纨扇。
让我们展开香铺,看她舞动霓裳,
红色的花瓣翻飞,惊鸿似的轻拂秋岸。
柳树困顿,花儿懒散,
她轻盈地整理着罗巾,
一定要劝她喝下金盏中的酒。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约1110年),字承宠,号惭愧,北宋诗人、词人,以其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斗百花》是晁补之在宴会中所作,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宴席上的情景,表现出对女性美的赞美和秋日的柔情。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斗百花》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院中的温暖与宁静。开头的“斜日东风深院”便渗透出一种柔和的光影氛围,给人以温馨的感受。随着燕子的归来,整个院子仿佛被唤醒,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女子的美丽与娇羞,尤其是“仿佛灯前初见”的比喻,更是将那种初见的怦然心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宴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银盆半拆姚黄”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快。女子的微笑和遮扇更是将她的优雅与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几句则通过对秋天柳花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情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不仅带有生活的真实气息,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中的美丽女子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传达了对女性魅力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银盆半拆姚黄”中的“姚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女子在宴席上微笑遮住了她的__。
判断题:诗中描写了秋天的场景。(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