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3: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3:42
犹记甲申引见,传头几度春风。
短梦听钧天乐,一生泣鼎湖弓。
周章鹤碧朝服,咫尺猩红御袍。
几号失帝陵木,霜着孤臣鬓毛。
帐殿久移南内,桥山已隔西兴。
同时谒帝评事,回首不忘茂陵。
我仍记得甲申年(公元1644年)的引见,多少次春风送暖。
梦中短暂地听到钧天乐的旋律,一生都为鼎湖的弓而哭泣。
身穿周朝的碧色朝服,近距离看到猩红的御袍。
几度经过失去皇帝陵墓的树木,霜染孤臣的两鬓。
帐殿早已迁至南内,桥山隔断了西兴的道路。
与皇帝一同拜谒评事,回首往事不忘茂陵的教诲。
刘克庄(1187-1269),字正之,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关切。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甲申年,暗指明朝灭亡和清朝的建立,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题同班小录》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回忆甲申年的引见,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深刻怀念。开头两句“犹记甲申引见,传头几度春风”,便显示出作者对往昔的依恋,春风象征着温暖的回忆。接着,作者提到“短梦听钧天乐”,这里的“短梦”与“钧天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如梦般短暂而易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提到“几号失帝陵木”,表达了对失去的王朝的惋惜与思考,而“霜着孤臣鬓毛”则生动描绘了因历史变迁而感到孤独的心境。最后,诗人回首往事,“不忘茂陵”,则是对历史的总结,提醒人们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整首诗以悲壮的情感贯穿,表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缅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提醒人们不忘历史,铭记教训。
诗中提到的“甲申”指的是哪一年?
“钧天乐”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茂陵”是指哪个帝王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