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4:33
万法与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聪。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
万法皆与身体相伴而虚幻,只有耳朵依然聪明灵敏。文公为了调和琴声,特意邀请仙人来聆听松风的声音。
刘克庄,字仲明,号清隐,宋代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以词、诗、文著称,尤其在诗歌方面,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与心灵境界的探索,表达了对耳朵灵敏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声音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音乐、自然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万法与身俱幻”开篇,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强调了身体与外界事物的虚幻性,暗示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需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敏感。接着“百骸惟耳尚聪”,则是对比,强调在众多身体部位中,耳朵依旧保持灵动,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与对真理的追求。
下半部分“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则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场景,文公调和琴声,邀请仙人来聆听松风,意象美好,充满了对和谐美的向往。这种场景不仅传达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更反映了文人对于高雅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哲理深邃的一面,也有自然清新的气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整首诗表达了对灵敏感知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中提到“万法与身俱幻”,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一切法则都是真实的
B. 一切法则都是虚幻的
C. 身体是虚幻的
D. 身体是实在的
文公在诗中是为了什么而“补琴操”?
A. 为了吸引仙人
B. 为了调和琴声
C. 为了展示才华
D. 为了进入梦境
答案: 1. B 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