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呈杨康国》

时间: 2025-04-26 04:52:02

诗句

君家秋实罗浮种,已作累累半拂墙。

莫遣儿童酸打尽,要看霜後十分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2:02

原文展示

君家秋实罗浮种,
已作累累半拂墙。
莫遣儿童酸打尽,
要看霜後十分黄。

白话文翻译

你的家中种植的罗浮秋实,
如今已累累挂满半边墙。
不要让孩子们把它们都打尽,
我想等到霜降后再看那成熟的金黄。

注释

  • 君家:指的是对朋友或亲人的称呼,意为“你的家”。
  • 秋实:秋天结出的果实。
  • 罗浮:指一种果树,具体可理解为“罗浮山”的一种特产。
  • 累累:形容果实丰盈,堆积的样子。
  • 莫遣:不要让。
  • 儿童:指小孩,可能是指家中的孩子。
  • 酸打尽:指小孩们用手打掉未成熟的酸果。
  • 霜後:霜降之后,指的是秋冬交替的时期。
  • 十分黄:指果实成熟后的金黄色。

典故解析

“罗浮”可能与“罗浮山”有关,罗浮山是道教的圣地,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诗中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与对成果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南宋著名的词人、书法家、诗人,与苏轼、米芾、蔡襟并称为“宋四家”。其诗词多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内心平静形成对比,使得作品更显珍贵。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呈杨康国》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描绘的秋实,不仅是对丰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第一句“君家秋实罗浮种”,直接引入主题,诗人以“君家”作为开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展现出一种亲切感。

接下来的“已作累累半拂墙”,则通过视觉意象展现了丰收的景象,果实累累的画面令人心生欢喜,似乎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希望。诗人呼吁“莫遣儿童酸打尽”,显现出对孩子们天真行为的无奈与爱护,表现出他对自然过程的尊重与珍惜。

最后一句“要看霜後十分黄”,则是对未来的期盼,霜降后的果实更加成熟,象征着收获的成熟和人生的积累。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体现出黄庭坚温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家秋实罗浮种:引入话题,提到种植的果实,指向丰收的主题。
    • 已作累累半拂墙:通过视觉描写展示丰收的成果,生动形象。
    • 莫遣儿童酸打尽:表达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体现关心与珍惜。
    • 要看霜後十分黄:表达对成熟果实的期待,象征未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果实比作希望,暗示人生的收获和期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秋实:象征着丰收与成熟,代表着生命的循环。
  • 儿童:象征着天真无邪,体现出对自然的无知与自然的保护。
  • :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代表着生命的转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呈杨康国》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庭坚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秋实”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秋天的果实
    • C. 冬天的雪
  3. 诗人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果实?

    • A. 绿色的果实
    • B. 酸的果实
    • C. 十分黄的果实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活的质感,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和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凤来朝(越调佳人) 早梅芳(牵情·二之二) 定风波(商调美情) 浣沙溪(黄钟·第三)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早梅芳(别恨·二之一) 蝶恋花(商调柳) 花心动(双调) 青玉案 应天长·条风布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苍狗白衣 齐字旁的字 百无一堪 瑕过 鼻坍嘴歪 发愤自雄 包含胜的词语有哪些 劫匪 使心别气 黄字旁的字 理所 瓜字旁的字 百万雄师 包含职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包含吸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缩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积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