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2:46
发已凋零齿已疏,
忍饥白首卧蜗庐。
风声忽轹蓬窗过,
夜半呼灯起读书。
头发已经凋零,牙齿也已稀疏,
忍受饥饿的白头老者,卧在简陋的蜗居中。
忽然间,风声从窗外掠过,
在夜半时分,我点灯起来读书。
诗中提到的“蜗庐”是指简陋的居所,常用来形容隐士或穷困的生活。它反映出陆游在晚年时的处境与心境。同时,诗中提到的“夜半”则表现出夜间学习的孤独感和求知的执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陆游在诗歌、散文、词、文论等方面均有成就。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衰老、贫困中仍然坚持学习的精神。面对国家的沦丧与个人的困境,陆游以读书作为寄托,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夜中起读书戏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老年人孤独的生活与不屈的精神。开头两句,诗人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衰老与生活的艰辛,头发与牙齿的衰退,象征着岁月的无情。然而,尽管处于饥饿和困顿之中,诗人依然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点灯读书,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求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坚韧,也寓意着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而“风声忽轹蓬窗过”一句,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夜晚的孤寂与宁静。夜深人静、风声细微,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也突显了他在这种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决心。整首诗在对比中深化了主题,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晚年,但心中仍然燃烧着求知的火焰,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述老年人孤独与贫困的生活,表现了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人生态度,反映了陆游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人通过哪两种方式展现了自己的衰老?
a) 头发和牙齿
b) 生活和理想
c) 书本和灯火
诗中“蜗庐”指的是什么?
a) 富丽堂皇的住所
b) 简陋的居所
c) 学习的书房
诗人为何要在夜半时分点灯读书?
a) 因为他无聊
b) 因为他渴望知识
c) 因为他想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