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4:0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05:36
有所思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问堤边的柳树,春天的绿意是为谁而生?我空荡荡地游览着昨天的地方,却看不见昨天的人。四周环绕着万家灯火,车马的尘土随处可见。不要说我们没有相识,其实心中早已亲近。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柳树和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际情感的思考。
作者介绍: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9年,曾任职于朝廷,生活经历丰富,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春天时节对过往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体悟。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有所思》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韦应物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堤上柳树的描写,引出春天的生机,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过往的无奈和孤独。诗人游历于昨日的地方,却无法找到曾经相伴的人,表现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情感的惋惜。
诗中“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的描写,进一步带出城市的繁忙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这样喧嚣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到无比孤独,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身处繁华,也可能感受到心灵的空虚。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得以升华,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度超越了表面的交往。在这种情感的内核中,诗人呼唤着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映衬出人情的复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灵的亲近感和对失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青青为谁春”中的“青青”指的是什么?
诗人游历的是什么地方?
“莫道无相识”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韦应物的《有所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壮志豪情。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