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1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13:18
作者: 施枢 〔宋代〕
戎狄从来不可凭,
谁令汉祖议和亲。
连衡休易从游说,
厝火当忧卧积薪。
黯在淮南谋自寝,
亮亡司马志方伸。
本强始见遐冲折,
信是经纶直要人。
戎狄自古以来就不可信任,
是谁让汉高祖选择了和亲?
连衡的休易之说太过游说,
把火堆放在床下,忧虑随时会被点燃。
黯在淮南暗中策划自保,
诸葛亮已去世,司马懿的志向依然存在。
本强大之时却遭到远方的打击,
确实是治国理政需要有合适的人才。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辉,号明友,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患,施枢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深思,警示当权者要警惕敌对势力。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深意,开篇便直指“戎狄”这一外敌,显示出施枢对国家安全的忧虑。接着提到汉高祖的“和亲”政策,暗示这种短视的政策可能导致国家的危机。诗中通过“连衡休易”一语,批判了那些只顾游说、谋取私利的官员,进一步强调政治上的明智和谨慎。
而后两句提到的“黯在淮南谋自寝”与“亮亡司马志方伸”,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古人早已为后人留下了治国理政的教训,尤其是诸葛亮的智慧与策略,司马懿的野心,更是令人警惕。
诗的最后两句,以“本强始见遐冲折”总结全诗,说明国家的强盛并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有具备政治远见的人才来治理,展现了施枢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的反思,警示当代政治家应具备远见和警惕心,强调治国理政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戎狄”指的是?
A. 南方民族
B. 北方少数民族
C. 西方国家
答案: B
“厝火当忧卧积薪”中的“厝火”是指?
A. 放火
B. 隐藏的危险
C. 睡觉
答案: B
施枢所提到的“亮亡”是谁?
A. 司马懿
B. 诸葛亮
C. 汉高祖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施枢的诗更注重对国家政治的反思,而王昌龄则侧重于表达边塞的壮丽和士人的豪情。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