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05:31
不谓山行得此晴,有名胜处必须经。
玉田草满春无极,石室人稀夜不扃。
自料俗情应厌倦,谁知幽意在空冥。
碧桃却似传消息,一曲琼歌月满庭。
这次山行竟然遇上了晴天,真是意外。为了欣赏名胜,我不得不经过这里。玉田的草木茂盛,春天似乎没有尽头,石室里人迹稀少,夜里也不锁门。我本以为世俗的情感会让我感到厌倦,没想到幽静的意境却在这空旷的天地中。那碧桃花仿佛在传递消息,一曲美妙的歌声在月光下响彻庭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碧桃”可能与古代文人对桃花的赞美有关,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美丽、春天和幸福。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开,号月溪,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性情洒脱,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施枢游历东天目山时,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以及内心的宁静,借此表达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东天目》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意外的晴天和美好景致的感慨。在“玉田草满春无极”的描写中,诗人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无尽的生命力。而“石室人稀夜不扃”则表现了诗人对人迹罕至、幽静夜晚的向往,显示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在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反思世俗生活的烦扰,表达出一种对幽静意趣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最后一句“碧桃却似传消息,一曲琼歌月满庭”则通过桃花的意象,传递出一种美好的情感与欢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哲思,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美感享受与思考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行的经历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最终在幽静中寻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碧桃”象征什么?
诗人对“俗情”的态度是?
以下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施枢更侧重于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注重环境的宁静氛围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