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3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36:58
作者: 陈陶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汉朝的皇帝向东封赏以报太平,金色的宫阙中无人谈论边疆的兵事。
即使能够夺回林胡塞的土地,碛地的桑麻依旧无法生长。
誓言要扫荡匈奴不顾生死,五千貂锦也只为胡尘而丧失。
可怜那无定河边的骸骨,依旧是春闺中梦里的人。
陇戍三次看见塞外的草木青绿,楼烦的新兵替换了护卫羌族的士兵。
同伴们因死者而伤感离别,孤魂在旧营中哭泣整夜。
狡诈的敌人被生擒却没有尽头,黑山营阵中的龙蛇图案早已知晓。
自从贵主和亲以来,一半的胡风已似汉家。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边疆战争,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陇西行四首》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和国家安宁之间的矛盾时期。诗人以边疆士兵的视角,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陇西行四首》通过对边疆生活的刻画,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痛与无奈。诗中描绘了汉朝的盛世与边疆士兵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开头描写汉主东封,暗示和平的表象下,实则无人议论边防的兵事,暗示了对战争的冷漠与忽视。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桑麻的无生长,表达了战争对生计的破坏。
在情感上,诗人对无定河边的骨骸感到悲凉,暗指了无数战死士兵的无辜与牺牲,展现了士兵的孤独与无奈。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士兵们的离别与孤魂的哀伤,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厌倦。最后,通过对敌人狡诈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无尽的反思,尤其是在贵主和亲之后,胡风再次入侵,令人深感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情感深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的热切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士兵命运的关切,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复杂关系,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词测试:
诗中“汉主东封”的意思是:
A. 汉朝皇帝向东巡游
B. 汉朝皇帝表彰平定边疆的功臣
C. 汉朝皇帝建立新的封地
D. 汉朝皇帝派兵打仗
诗中提到的“无定河边骨”象征着:
A. 战死士兵的骸骨
B. 边疆的河流
C. 汉朝的荣耀
D. 农作物的生长
“同来死者伤离别”中的“离别”指的是:
A. 与敌人分离
B. 与故乡分离
C. 与战友分离
D. 与家人分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陶的《陇西行四首》更注重对战争的反思与士兵的苦难,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多的豪情与积极向上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