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5: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5:55:44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鸿雁从北方飞来,叫声悲鸣地掠过烟雾弥漫的景色。
它们常常怀念稻米和粮食的恩惠,怎会畏惧江山的永恒?
无论大小,它们总是相依相伴,羽毛也要自我整理。
成双的鸭子在晨光中泛舟,孤独的鹤在夜晚警觉。
为我再度南飞,因而写下这篇寄语,送到梅岭。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季子,唐朝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感遇》诗闻名,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咏物抒怀。
该诗作于张九龄任职南海时,目睹大雁南飞,因感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南飞鸿雁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鸿雁南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寄托。开篇描绘了鸿雁从北方飞来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而“常怀稻粱惠”则转而提到对丰收的渴望,暗示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小鸟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相依与和谐,显示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最后以“为我更南飞”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在呼唤鸿雁带去自己的祝福与问候。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深厚的人情味,体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邃。
整首诗围绕着迁徙的鸿雁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的思念,蕴含了生活的哲理与人情的温暖。
诗中提到的鸟类有哪些?
A. 鸭子
B. 鹤
C. 鸿雁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诗人对丰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感恩
C. 怨恨
D. 无所谓
答案:B
“常怀稻粱惠”中的“惠”指的是什么?
A. 恩惠
B. 快乐
C. 财富
D. 幸福
答案:A
以上内容为对《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的详尽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