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21:36
作者: 王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这只精卫鸟是谁教它去填海的呢?海边的石子堆积得青翠而又厚重。
只要有海水,就成为枯竭的池塘,海中的鱼龙又何在?
它的嘴里难道只是为了衔石头,山中的草木又何曾完整呢?
早晨在树头,傍晚却落入海里,飞翔的多是羽毛折断,最终落入水中。
高山尚未尽,海洋尚未平,愿我身死后能再生。
“精卫填海”的故事源于《山海经》,传说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溺水身亡,化为精卫鸟,发誓要填平大海以报仇。此故事反映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王建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语言平易近人,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困扰人心的事物。王建通过精卫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渴望。
《精卫词》通过精卫鸟的形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理想的追求。精卫鸟虽小,却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它用小小的身躯去填海,象征着对抗命运的勇气和执着。诗中“朝在树头暮海里”的描绘,展现了精卫的无奈和悲情,也反映了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挫折。王建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捕捉了生命中的挣扎与希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无尽的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希望。通过精卫这一形象,王建传达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精卫为何要填海?
A. 报仇
B. 休闲
C. 娱乐
诗中提到的“口穿”指什么?
A. 吃东西
B. 拿石头
C. 传递信息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爱情
B. 理想与追求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作者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