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3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39:11
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
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
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
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
到处携带着鸠杖(拐杖),在狂风中倒下的鹖冠(帽子)。
傍晚的山显得突出,风中的竹子让楼阁感到寒冷。
我独自饮酒,世事已然遥远,长歌吟唱春天的事物已逝。
不知道桃花与李花何时开放,白发已几度回首。
这首诗中提到的“桃李”常常用来象征春天和青春的美好。这是因为桃花和李花在春天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古诗中常常以花作为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
谢榛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重过张氏园林》创作于明代的一个特定时期,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张氏园林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重过张氏园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携鸠杖”和“倒鹖冠”引入,展现了诗人年长的状态和不可避免的衰老,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易。接下来的“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两句,通过描绘晚山和风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随后“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生动地传达出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则以桃李的开放与白发的生长相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有自然的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自己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深切思考。这种思考伴随着孤独与寂寞,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不仅构建了诗的意境,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重过张氏园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鸠杖”象征什么?
诗中描述的“桃李”代表什么?
比较谢榛与李白的诗歌,尽管两位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各有特色,但谢榛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