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梅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7 23:24:50

诗句

娟娟霜月弄寒姿,点破春光上北枝。

曾是野桥风色冷,灯花催过上元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4:50

原文展示:

娟娟霜月弄寒姿,点破春光上北枝。曾是野桥风色冷,灯花催过上元时。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耀下的梅花,显得清丽而寒冷,恰似在春天的光辉中悄然绽放在北边的枝头。曾经在寒风中,野桥旁的景致是多么冷清,而今灯笼上的花朵,已催促着元宵佳节的到来。

注释:

  • 娟娟:形容清秀、细腻的样子。
  • 霜月:指的是寒冷的月亮,暗示冬季。
  • 弄寒姿:展现出寒冷的姿态。
  • 点破春光:在春天的光辉中绽放。
  • 野桥:指野外的桥,暗示一种自然的环境。
  • 灯花:元宵节时用灯笼装饰的花样,暗示节日气氛。
  • 上元时: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末春初,梅花作为寒冬中的花朵,象征着坚韧与希望。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节日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中心,展现了寒冬中梅花的清丽与坚韧。开头两句描绘了在霜月下,梅花在寒冷中悄然绽放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梅花的独特美态和寒冬的清冷。诗人通过“点破春光”的意象,表现梅花在春光中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告诉读者,虽然仍是寒冬,但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事,提到过去在“野桥”旁的寒冷环境,暗示了人们在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而“灯花催过上元时”则引出元宵节的喜庆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寒冷又有温暖,既有孤独又有节日的欢快。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变迁与希望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融入了节日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娟娟霜月弄寒姿:月光如霜,梅花在其照耀下展现出清丽而寒冷的姿态。
  2. 点破春光上北枝: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在北边的枝头悄然显现。
  3. 曾是野桥风色冷:回忆过往,寒风中的野桥似乎在诉说着孤寂与寒冷。
  4. 灯花催过上元时:元宵节的灯笼花朵象征着节日的欢庆,暗示着温暖与希望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姿态比作寒冷的美,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梅花在霜月下展现的姿态,仿佛有生命,传达出情感。
  • 对仗:前后句中“霜月”与“春光”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美与节日文化的交融,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冬季中的生机。
  • 霜月:传达寒冷的季节感,暗示冬天的肃杀。
  • 灯花:象征节日的喜庆,寓意温暖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娟娟霜月”所描绘的意象是? A. 春天的花朵
    B. 寒冷的月光
    C. 烈日炎炎
    D. 繁星点点

  2. “灯花催过上元时”中的“灯花”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3.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寒冷的恐惧
    B. 对春天的期待与希望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梅花》
  • 张岱《梅花》

诗词对比:

  • 陆游《梅花》:同样描写梅花,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坚韧品质的赞赏。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以桃花描写春天的美丽,展现出与梅花不同的季节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梅花诗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罗溪望夫岭二首 芗林五十咏·松湖 新晴读樊川诗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春阴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 小滩三首 嘲蜻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满衍 宝盖头的字 尽结尾的成语 舌字旁的字 包含半的词语有哪些 仿纸 恩山义海 失马亡羊 遗疚 长江后浪推前浪 户字头的字 鹰鹞 隐忍不发 羽字旁的字 易辙改弦 非字旁的字 夏簟 包含凝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