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18:00
嘲蜻蜓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饵花春蝶即花仙,
饮露秋蝉怕露寒。
只道蜻蜓解餐水,
元来照水不曾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蝶和秋天的蝉,前者如同花的仙子,后者则因露水的寒冷而感到畏惧。人们常常以为蜻蜓会在水面上觅食,其实它只是映照在水中,从未真正吃过水里的东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蝶”和“秋蝉”,分别代表春夏与秋冬的生物象征,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有关,借用蜻蜓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这首《嘲蜻蜓》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春天的花蝶和秋天的蝉身上,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对生物的观察与思考。诗的前两句将春天的花蝶与秋天的蝉对比,前者轻盈优雅,后者则因寒露而显得脆弱。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蜻蜓的形象,揭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道理:蜻蜓在水面上并不是真正的觅食,而是倒影。整个诗作在轻松幽默的语调中,传达了对生命真相的独特理解,展现了自然的奥妙与人类的误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蜻蜓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表象与真实之间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误解和对生命真相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花仙”指的是哪种生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同一题材中,陶渊明的“桃花源”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自然世界,而杨万里的《嘲蜻蜓》则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真相,两者在表达自然美的同时,各有侧重,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