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7:09
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因缘与明允(指明白而诚信的人)交往,得知坡颍的消息,心中感到高兴,少公(指少傅)所写的文章更加典雅醇厚。
幸好儒林中有了我这样的弟子,然而宰相却失去了这样的才人。
未曾向潞国(指潞州)提出朝廷的命令,长久以来只是在河阳(地名)做幕僚。
自古以来,埙和篪(古乐器)应该用来送别奏乐,开元年间的张垍与张均(两位著名的音乐家)便是如此。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俊逸,常以抒情见长。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作品多以抒怀和咏志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愈加显著。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才子缺失的忧愁和对文人情谊的珍视。
《怀王制参》是一首表达对才子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往,感受到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对高雅文风的向往。开头两句提到的“明允”和“坡颍”,不仅指代具体的人物,也象征着理想中的才子。诗人从个人的幸福转向对时代的反思,表达了对宰相失去人才的惋惜。这种惋惜不仅是对个人的悲叹,更是一种对文人命运的普遍感慨。
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儒林”与“宰相”的差距,反映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文人状态的向往。同时,埙篪的提及,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对音乐的重视,唤起了人们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与对社会关怀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对“儒林”和“宰相”的对比,突出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埙篪的象征意义加强了文化传承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子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文化和人才的珍视,对理想文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坡颍”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诗名
D. 书名
“自古埙篪宜送奏”中的“埙”和“篪”是什么?
A. 书籍
B. 乐器
C. 诗词
D. 作品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人才的珍惜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C.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D. 对古代文化的否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怀王制参》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文人情谊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