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5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53:51
诗名:谒金门·烟墅暝
作者:高观国 〔宋代〕
烟墅暝。隔断仙源芳径。雨歇花梢魂未醒。湿红如有恨。别後香车谁整。怪得画桥春静。碧涨平湖三十顷。归云何处问。
烟雾弥漫的山庄在黄昏中显得更加朦胧,隔断了通往仙境的芳香小径。雨停了,花尖上的灵魂依然未能苏醒,湿润的红花似乎带着怨恨。离别之后,谁来整理那香车呢?难怪画桥旁春日显得如此静谧,碧波荡漾的平湖宽广无边,三十顷的水面上,归来的云彩又该向何处问路呢?
此诗中提到的“仙源”与“芳径”可视为对理想境地的渴求和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寻。而“湿红”则是对离愁别绪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高观国人生的某个阶段,他面对离别时的情感波动,以此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及对未来的迷惘。
《谒金门·烟墅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离愁别绪。开头“烟墅暝”便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柔和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中。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的花草,花尖上残留的水珠似乎承载着未醒的灵魂,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惋惜。这里的“湿红如有恨”不仅表面上表现了花的状态,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别后香车谁整”一句,既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离别之后,曾经的欢愉已难以再现,只有静谧的春日桥边和广阔的平湖陪伴着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归云何处问”则使整首词升华,表达了对归属感的迷失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令人感慨与深思。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的山庄、雨后的花草以及离别的伤感,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烟墅暝”中的“烟墅”指的是:
A. 烟雾缭绕的山庄
B. 美丽的花园
C. 宁静的湖泊
“湿红如有恨”中的“湿红”指的是:
A. 雨后的红花
B. 夕阳下的红霞
C. 燃烧的火焰
诗中提到的“归云”象征着:
A. 游子的归来
B. 思乡的情感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