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1:15
御街行(赋轿)
作者: 高观国〔宋代〕
藤筠巧织花纹细。
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
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
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
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族花枝,
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
扶下人微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里踏青的情景。她身穿细致的织花裙子,走路轻盈如流水。在初晴的青陌上,她有些嫌弃湿漉漉的鸳鸯鞋。她希望有人来送她,走在花间时要停下来欣赏,刚走过的地方香风阵阵。她的裙子挂在帘子下,不愿意把窗子关上。红白相间的花枝,正好符合寻春的意趣。归来的时候天色已晚,轻纱笼罩着小道,扶着醉意微醺的人慢慢归去。
高观国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咏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生活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观,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御街行(赋轿)》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踏青场景,正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御街行(赋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踏青的情景,表达出一种轻盈愉悦的生活态度。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服饰与春天的花卉,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诗句中的“藤筠巧织花纹细”展现了女子精致的装扮,而“踏青陌上雨初晴”则描绘了春日刚刚雨过天晴的美好时光,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此外,诗中描写的“裙儿挂在帘儿底”与“红红白白族花枝”不仅展现了女子的优雅风姿,也渗透出一种春日的温暖与希望。整首诗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淡淡的醉意,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女子春日踏青的情景,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诗中“藤筠”指的是什么?
“踏青陌上雨初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鸳双履”象征什么?
与高观国的《御街行(赋轿)》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关注春天和女性的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高观国的诗则更侧重于春日的欢愉与生活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