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35:23
答陈楙伯二首
刘克庄
圣处分明世鲜知,
古人岂是异肝脾。
谓鳌可钓无传法,
视虱如轮有悟时。
老子梦中还说梦,
郎君诗外试求诗。
向来柱立埋腰雪,
妙在心通不在师。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圣人的教导虽然明确,但世上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古人所持的想法又如何与我们有差异呢?有人说大鳌可以钓,但并没有相应的传授方法;有人把虱子看作轮子,但也有其领悟的时机。老子在梦中还在继续谈论梦境,郎君在诗外努力探求诗的真谛。过去在柱子下埋藏的雪,真正的奥妙在于心灵的沟通,而不在于师承的传授。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风清新秀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尤其以词作闻名。刘克庄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古代文化的深厚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之时。刘克庄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古人智慧的思考,以及对当时世俗观念的反思,强调心灵的自由与直接的感悟。
《答陈楙伯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古人智慧的探讨,刘克庄表达了对人类真理的渴望和对心灵感悟的推崇。诗中提到的“圣人”与“古人”,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更是对当下世人理解力的质疑。诗人在开篇便指出,虽然圣人的教导清晰明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鲜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
接下来,诗人以“鳌”和“虱”的比喻,探讨了人们对大事和小事的不同理解。大鳌的不可钓与虱子的微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人们在追求真理时常常迷失方向。此处的“有悟时”表明,真正的理解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才能显现。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用老子的梦境,强调思想的延续与深邃,同时对“诗外试求诗”的言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最后一句“妙在心通不在师”,则是对传统师承观念的挑战,强调内心的感悟与直接体验才是获取真知的关键。
整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诗歌与哲理的融合,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内心的感悟与智慧的重要性,质疑传统的师承观念,倡导个人的直接体验与感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鳌”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什么?
“老子梦中还说梦”这句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