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月五日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8 11:28:40

诗句

何处觅新秋?

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悽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8:40

原文展示: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悽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白话文翻译:

哪里去寻找新的秋天呢?在萧瑟的北台上。
秋天尚未到来几日,风和日子已经清朗明亮。
云间高耸着孤独的青翠,林外的景色远远地浮现。
新枣渐渐可以剥开,晚熟的瓜果依然可以享用。
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都流露出惆怅。
我想要急于享受乐趣,白发却不允许我放松。

注释:

  • 何处觅新秋:何处寻找新的秋天。
  • 萧然:形容景象的冷清与落寞。
  • 北台:指地名,可能是北方的某个高台。
  • 云间耸孤翠:在云之间高耸着一片孤独的青翠山峰。
  • 新枣渐堪剥:新成熟的枣子已经可以剥开。
  • 晚瓜犹可饷:晚季的瓜果依然可以作为食物。
  • 万窍含悽怆:万物都显露出悲伤与惆怅的情感。
  • 白发不汝放:白发提醒我不要放纵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个领域。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创作背景

《七月五日二首》是苏轼在一次出游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正值初秋,诗人面对渐渐成熟的果实与即将逝去的夏日,心中涌起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开头的“何处觅新秋”,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期待与寻找。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刻画出清朗的风日、孤翠的山峰、成熟的果实等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表面的自然美,随着“西风送落日”的出现,情感的基调开始转向忧伤与惆怅。这里的“万窍含悽怆”更是将秋天的清冷与人心的孤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最后一联“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强调了享受当下的重要性,虽有白发在提醒,却依然希望抓住快乐的瞬间。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凋零的对比,在情感上则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过往的怀念,充满了哲理意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觅新秋:引入诗人对秋天的追寻,暗示内心的渴望。
  2. 萧然北台上:描绘一种清冷的环境,设置了诗的情境。
  3. 秋来未云几:秋天尚未来临,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关注。
  4. 风日已清亮:虽然秋未至,但风和日光已经显得清新明亮。
  5. 云间耸孤翠:描绘高耸的山峰,表现孤独的美感。
  6. 林表浮远涨:远处的景色如波浪般浮现,增添了层次感。
  7. 新枣渐堪剥:新鲜的果实,暗示生命的丰盈。
  8. 晚瓜犹可饷:晚季的果实依旧可以享用,象征着人生的余味。
  9. 西风送落日:西风带走落日,暗示时间的流逝。
  10. 万窍含悽怆:万物流露的惆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11. 念当急行乐:呼唤抓住快乐的时光。
  12. 白发不汝放:白发象征衰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窍含悽怆”将自然与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子结构上均衡,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拟人:通过“西风送落日”,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当下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成熟、收获与生命的转折。
  • 北台:代表一种孤独与清冷的环境。
  • 孤翠:象征着孤独的美,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新枣与晚瓜:象征着生命的丰盈与享受的余韵。
  • 西风与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觅新秋”意思是: A. 寻找新的秋天
    B. 寻找新朋友
    C. 寻找新地方
    答案:A

  2. “西风送落日”中“西风”象征: A. 快乐
    B. 时间流逝
    C. 孤独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 A. 生活的美好
    B. 对时间的感慨与珍惜
    C. 自然的描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将苏轼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惆怅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强调了对人生的豪放与享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东湖诗 鼎足桧 钓渚诗 钓台 登楚山绝顶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会作诗次其韵 德麟约游西山某自酇来会行李阻修成此诗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问心无愧 包含傒的词语有哪些 棣华增映 折文旁的字 收旗卷伞 天翻地覆 包含丫的词语有哪些 轧筝 低吟浅唱 寿享遐龄 巳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廨舍 惨不忍言 工读学校 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