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43
角角类关关,春晴锦羽干。
文呈五色异,瑞入九苞难。
暮宿红兰暖,朝飞绿野寒。
山梁从行者,错解仲尼叹。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春天的鸟类,鸟儿在晴朗的春日里翩翩起舞,羽毛如锦缎般闪耀。它们的羽毛颜色多样,象征着吉祥的事物降临。黄昏时,鸟儿栖息在温暖的红兰花上,清晨则飞向寒冷的绿野。高山之上的行者,误解了孔子对人生的感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约693-770),唐代诗人,初为僧人,后为官,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齐己的诗作多描绘佛教思想与自然之美,具有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春季时节创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鸟类的生动形象引申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追求。
这首《雉》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鸟类的美丽,诗人在细腻的观察中融合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诗的开头以“角角类关关”描绘鸟鸣声,生动形象地传递出春日的气氛,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用“春晴锦羽干”表现鸟儿羽毛的华丽,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斑斓。
“文呈五色异,瑞入九苞难”一句,诗人通过羽毛的五色,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又暗示着这些美好并不容易获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思考,描述鸟儿的栖息和飞翔,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而“山梁从行者,错解仲尼叹”则通过行者与孔子的对比,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暗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错位。
整首诗以鸟类的描写为主线,透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展现了齐己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鸟类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探讨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鸟类声响用什么词形容?
“瑞入九苞难”中“瑞”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行者”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