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枝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4:04:14

诗句

马上英英对敌时。

归来蘸血写歌辞。

合为一手真豪举,捉住枪枝与笔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4:14

原文展示:

马上英英对敌时。归来蘸血写歌辞。合为一手真豪举,捉住枪枝与笔枝。

白话文翻译:

在马上英勇地与敌人对抗时,归来后沾满了鲜血写下歌辞。两者合一,真是豪杰之举,既握住了枪枝,也握住了笔枝。

注释:

  • 马上:指骑马的状态,强调战斗的激烈。
  • 英英:形容英雄、英勇的样子。
  • 对敌:与敌人作战。
  • 归来:指战斗结束后回到原来的地方。
  • 蘸血:沾染了鲜血,形容战斗的残酷。
  • 写歌辞:创作诗歌或歌词,表达情感或经历。
  • 豪举:伟大的举动,指勇敢而有作为的行为。
  • 枪枝:武器,象征军事力量。
  • 笔枝:笔,象征文化和艺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英雄气概和将军的豪情,反映了战斗与创作并存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战斗的关注和对文人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竹枝其二》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豪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文学的深刻理解。在诗中,诗人以马背上的英雄形象作为起点,描述了在厮杀中勇敢作战的场景,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烈。归来之后,诗人并没有选择沉浸在战斗的伤痛中,而是用鲜血书写歌辞,显示出一种将战斗与创作相结合的精神。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表达,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与呼唤。

诗的后两句,“合为一手真豪举,捉住枪枝与笔枝”,将军事与文学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了文化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责任与使命。这种“枪枝”与“笔枝”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的参与,更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坚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精神。

诗词解析:

  • 马上英英对敌时:开头描绘了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强调了战争的激烈与紧迫感。
  • 归来蘸血写歌辞:描述归来的伤痛与思考,表现出文人对战争的深刻感受。
  • 合为一手真豪举:强调战斗与创作的结合,表现出一种豪杰气概。
  • 捉住枪枝与笔枝:象征着对武力与文化力量的双重掌控,传达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枪枝与笔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与感染力。
  • 拟人:如“归来蘸血”,将归来与鲜血生动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战斗中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强调了军事与文化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 枪枝:象征战争与力量,代表着对抗与斗争。
  • 笔枝:象征文化与智慧,代表着表达与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上”指的是: A. 在马背上
    B. 在城市中
    C. 在家中
    D. 在田野中

  2. “捉住枪枝与笔枝”表达的意思是: A. 只关注战争
    B. 同时关注文化与战争
    C. 只关注文学
    D. 不关心社会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现了战争与英雄主义。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探讨历史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竹枝其二》和《登高》王之涣,两者都在描绘壮丽的场景,但《竹枝其二》更注重于战斗与文学的结合,而《登高》则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 《近现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听李士良琵琶(人各赋二十八字)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 劝梦得酒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吴宫辞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江湖义气 故地重游 包含穴的词语有哪些 舍身求法 厌结尾的成语 月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不声不吭 乃玉乃金 张公吃酒李公醉 建之底的字 舌字旁的字 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恼杀 和会 自害 痴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