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9:59
题梅仙观
作者: 吕防 〔宋代〕
尝读子真传,掩卷屡长叹。
如何忠正资,适在元成间。
危言论时政,条畅穷根源。
直节破奸胆,愤气冲儒冠。
上书辄报罢,九九惭齐桓。
是时公卿辈,曾不为厚颜。
雄文灿方册,至今日星攒。
深机识祸福,拂衣九江干。
一朝弃妻子,变姓抱吴关。
位卑而言高,自古为尤难。
斯人能保身,出处何其艰。
繄子偶得邑,驾言谒仙坛。
坛侧千丈松,凛凛清风还。
寿春下新诏,高蹈翠琰刊。
壁间罗隐记,中理极可观。
当年康乐公,游览遍名山。
云何此佳迹,未被金石言。
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
我曾读过您的真传,合上书卷,不由得长叹。
忠正之士如何能在这个元成的时代生存呢?
我直言论政,深入探求其根源。
正直的节操能破奸邪之心,愤怒的气概冲破儒生的冠冕。
上书请求朝廷施行,结果总是被罢免,九次之后让我羞愧于齐桓公。
当时的公卿们,竟然不曾感到羞愧。
雄壮的文采璀璨如星,今日依然星光闪烁。
我深知祸福的根源,轻轻拂衣走向九江的岸边。
一朝间,我弃妻子而去,改姓投奔吴国的边关。
地位卑微却敢言高论,自古以来都是难事。
这位贤者能够保全自身,出身的艰难可见一斑。
我偶然得以在此地,驾车前来拜访仙坛。
坛旁千丈高的松树,清风阵阵迎面而来。
寿春下达新诏,飞高的翠琰铭刻其上。
墙壁上有隐士的记载,内部的道理极为可观。
当年康乐公游历名山,遍寻佳境。
为何这样的美好足迹,未被金石所铭记。
真人长久地怅望,伫立观望西飞的鸾鸟。
吕防,字景行,号穗庵,生于北宋时期,是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以其直言敢谏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时政及个人理想,风格刚健而有力。该诗写于其晚年,反映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题梅仙观》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忠臣直言不讳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
《题梅仙观》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反映了作者对忠臣直言不讳的钦佩和对当下政治环境的无奈。诗中多次提及忠正之士如何在当时困境中挣扎,体现了诗人对正义与道义的执着追求。吕防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如齐桓公、康乐公等,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当下局势的失望。结尾处的“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的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入,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挣扎。
尝读子真传,掩卷屡长叹。
表达了对某位高人教导的深刻感悟,合上书卷后不禁叹息,显示出诗人对所读内容的感慨。
如何忠正资,适在元成间。
质疑忠正之士如何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生存,感受到深深的无奈。
危言论时政,条畅穷根源。
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担忧,直言不讳地分析原因。
直节破奸胆,愤气冲儒冠。
直言之节操能够打破邪恶的胆量,表达了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上书辄报罢,九九惭齐桓。
提及个人上书多次被罢免,感到羞愧于齐桓公的忠诚。
是时公卿辈,曾不为厚颜。
指责当时的官员们无耻,缺乏应有的羞耻感。
雄文灿方册,至今日星攒。
指出虽然文采斐然,但现实依然沉重。
深机识祸福,拂衣九江干。
明白祸福的根源,轻轻拂衣而去,象征一种洒脱。
一朝弃妻子,变姓抱吴关。
追求理想而放弃家庭,表现出无奈与决绝。
位卑而言高,自古为尤难。
说明地位低微却敢于高谈阔论是困难的事。
斯人能保身,出处何其艰。
赞叹能够保全自己的贤者,强调其艰辛。
繄子偶得邑,驾言谒仙坛。
讲述自己偶然来到此地,前来拜访仙坛。
坛侧千丈松,凛凛清风还。
描写坛旁高大的松树,清风徐来,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气氛。
寿春下新诏,高蹈翠琰刊。
提及新诏的发布,象征着政治的变化。
壁间罗隐记,中理极可观。
墙壁上有隐士的记载,寓意深刻而值得思考。
当年康乐公,游览遍名山。
追忆康乐公游历名山的往事,传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云何此佳迹,未被金石言。
感叹美好的人生足迹未被铭记。
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
描绘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最后以西飞的鸾鸟作结,象征渴望与追求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忠正之士的敬仰,反映了作者希望通过直言来改变现状的理想与无奈。
《题梅仙观》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吕防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齐桓”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齐桓公
B. 齐景公
C. 齐宣公
D. 齐威公
“西飞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与追求
B. 家庭
C. 财富
D. 权力
吕防《题梅仙观》与杜甫《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