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53:35
春晚寄微之
白居易 〔唐代〕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在三月的江水上,波澜悠荡,桃花在水中轻轻漂浮。
年华似水而逝,心中的忧愁在此地一同消磨。
南方被贬谪的人正苦于流离,中原却战火纷飞。
眼前的故人越来越少,头上的白发却愈来愈多。
通州的路途更加遥远,春天结束后又该如何呢?
"南国方谴谪"中的“南国”可能指的是当时南方的流亡者,而“中原”则代表了战乱频繁的北方。白居易在诗中反映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历史、政治、生活等多个方面,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处于人生的反思阶段,经历了个人与国家的种种变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春晚寄微之》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无奈。开篇的“江水阔,悠悠桃花波”不仅描绘了春水的宽广与桃花的美丽,也象征了时光的流逝。诗人在这里既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又对自身的心事感到惆怅。
接着,诗人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这句蕴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心中忧愁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南方流亡者的谴谪与北方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剧。
最后,诗人提到“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反映出岁月的无情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全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烦恼,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往昔的深切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水代表什么?
诗人对“故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春尽复如何”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