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前清太庙》

时间: 2025-04-26 03:23:30

诗句

宝座庄严动孝思,苍天老柏影迷离。

千秋俎豆今消矣,九庙精灵遂馁而。

白玉阶前野草长,紫金殿上暗尘弥。

归途追想康乾世,犹对斜阳立长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3:30

原文展示:

前清太庙
作者: 柯鸿年 〔清代〕

宝座庄严动孝思,
苍天老柏影迷离。
千秋俎豆今消矣,
九庙精灵遂馁而。
白玉阶前野草长,
紫金殿上暗尘弥。
归途追想康乾世,
犹对斜阳立长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太庙的庄严与残败。诗人站在宝座前,感受到祖先的庄重,心中不禁涌起孝思;苍天下的老柏树影影绰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千年的祭品已经消失,庙宇中的神灵也因缺乏供奉而饥饿。白玉阶前野草丛生,紫金殿上暗尘弥漫,彰显出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归途中,诗人回想起康熙和乾隆时期的盛世,依然在斜阳下伫立,感慨万千。


注释:

  • 宝座: 指太庙中供奉皇帝祖先的神位,象征着权威与尊严。
  • 苍天老柏: 形容太庙外古老的柏树,苍劲的树木常被视为长寿与坚韧的象征。
  •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象征着对祖先的祭奠。
  • 九庙: 指的是清代的太庙,供奉了历代皇帝的灵位。
  • 白玉阶: 太庙前的台阶,用白玉铺成,象征着洁净与尊贵。
  • 紫金殿: 太庙内的主殿,象征着皇权与神圣。
  • 康乾世: 指康熙和乾隆两个清代皇帝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风格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太庙的描绘,表现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代太庙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诗人在描述太庙的庄严时,表现出对祖先的孝思,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家庭与血脉的重视。诗中的老柏树和野草,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的生机勃勃,又有历史的荒凉。尤其是“千秋俎豆今消矣,九庙精灵遂馁而”,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祭祀文化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

在诗的结尾,诗人回想起康乾盛世,那段辉煌的历史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愈加珍贵,表现出对繁华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怀旧的,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宝座庄严动孝思”:诗人站在太庙的宝座前,感受到其庄严,心中生出对祖先的思念。
  • 第二联“苍天老柏影迷离”:苍天之下,古老的柏树影影绰绰,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第三联“千秋俎豆今消矣”:经过千年的祭祀,昔日的祭品已经不复存在,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感慨。
  • 第四联“九庙精灵遂馁而”:神灵因无人祭祀而感到饥饿,象征着对历史与文化的遗忘。
  • 第五联“白玉阶前野草长”:太庙前的白玉阶上长满了野草,体现了衰败的景象。
  • 第六联“紫金殿上暗尘弥”:紫金殿上积满了灰尘,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被时光掩埋。
  • 第七联“归途追想康乾世”:在回程中,诗人思念起清朝的康熙与乾隆时代的辉煌。
  • 第八联“犹对斜阳立长时”:在斜阳的余晖中,诗人久久伫立,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太庙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 柏树、白玉阶、紫金殿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历史、权力与文化。
  • 拟人: “九庙精灵遂馁而”将神灵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太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的反思,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座: 权威与尊严的象征。
  • 老柏: 代表着历史的沉淀与长久。
  • 俎豆: 祭祀文化的象征,体现对祖先的敬仰。
  • 白玉阶: 纯洁与尊贵的象征。
  • 紫金殿: 皇权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庙”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太庙? A. 唐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宋代

  2. 诗中“苍天老柏影迷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丽
    D. 对未来的憧憬

  3. “千秋俎豆今消矣”中“俎豆”指的是什么? A. 饮食
    B. 祭品
    C. 祭坛
    D. 神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 《前清太庙》《秋夕》: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但《秋夕》更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前清太庙》则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反思。
  • 《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历史人文,但《前清太庙》的主题更加集中在对清代文化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历史与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送张屯田归洛歌 长句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一} 西湖念语 桃源忆故人 拜赦 春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瀯 屩鼻 唇焦口燥 登界游方 徒然 水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蓝婆 嵚岩 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太阿在握 天行时气 半饥半饱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