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59:19
施枢的《柳梢青》
飞露初霜。冷侵金井,响到银床。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雁声做尽凄凉。又陡顿衾寒夜长。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初秋的露水已经变成霜,寒气侵入金色的水井,声音传到银色的床上。对此感到懊恼的是那碧绿的梧桐,不留一片叶子,月光洒在纱窗上。大雁的鸣叫声不断带来凄凉,夜晚寒冷得让我不断翻身,感觉无尽的黑夜漫长得不可忍受。屏风曲折,山影重重,梦中客人的思绪无边无际。
施枢(约1070-1130),字子和,号润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而闻名。施枢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冷暖,擅长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柳梢青》创作于北宋末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惶惶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柳梢青》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施枢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初霜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完美结合。诗的开头“飞露初霜”,以清晨的露水为引子,营造出清冷的氛围,随之而来的“冷侵金井,响到银床”,则通过具体的视觉和听觉描写,加深了寒意的渗透感。接下来的“懊恨碧梧,不留一叶”,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感叹,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月占纱窗”这一句,月光洒在纱窗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但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的追忆。尤其是“雁声做尽凄凉”,大雁的叫声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离别的象征,令诗人的情感愈加浓烈。最后的“曲曲屏山,重重客梦”,展现了梦境的复杂与困扰,构成了一幅内心深处的孤独图景。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施枢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对孤独和离别的深刻体悟。
诗中“飞露初霜”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雁声做尽凄凉”中的“雁声”象征了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同样借助月光表达孤独与思念,但更强调洒脱与豪放的情感。施枢的《柳梢青》则更为细腻,充满了对生命沉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