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55:40
赠僧
苏轼
道人自嫌三世将,
弃家十年今始壮。
玉骨犹含富贵余,
漆瞳已照人天上。
去年相见古长干,
众中矫矫如翔鸾。
今年过我江西寺,
病瘦已作霜松寒。
朱颜不办供岁月,
风中蒿火汤中雪。
如问君家面黄翁,
乞得摩尼照生灭。
莫学王郎与支遁,
臂鹰走马怜神骏。
还君图画君自收,
不如木人骑土牛。
这位道士自己嫌弃三世的轮回,十年来放弃家庭如今才开始壮大。虽然他的骨骼犹然显得富贵的余韵,但他的眼神已映照着天上的人。去年在古长干相遇,他在人群中显得矫健如飞翔的鸾鸟。今年我在江西的寺庙再见到他,他已经瘦弱得像霜松一样寒冷。红颜已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像风中的蒿草,汤中的雪。若问你家那位面黄的老翁,祈求得到摩尼珠照亮生死的道理。不要学习王郎和支遁,骑马射鹰可怜那神俊。还你一幅画,你自己去收藏,不如木人骑土牛。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气度,也有婉约派的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与僧侣相交之际,表达了对于人生、世俗与修行之间的思考与感悟。诗中表现了对僧侣的敬意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赠僧》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于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诗的开头,苏轼用“道人自嫌三世将”引入主题,表达了对轮回与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提到的“弃家十年”不仅是道士的经历,也是苏轼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接着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道士的气质与境遇,仿佛在说即使外表看似高贵,但内心的孤独与寒冷却是难以掩饰的。诗的后半部分,苏轼用“朱颜不办供岁月”暗示了时间对人的无情,岁月的流逝使得年轻的容颜无法承受。最后以“还君图画君自收”结束,表达了对道士自身选择的尊重,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奈与叹息。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修行的意义,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真正精神追求的渴望。通过对道士境遇的描绘,引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道人”指的是什么人?
诗中“朱颜不办供岁月”意指什么?
“矫矫如翔鸾”是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