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4:48
宜兴山房十首
作者: 李曾伯〔宋代〕
晓起炉烟一缕清,
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
又听斋钟相斋鸣。
清晨醒来,看到一缕炉烟袅袅升起,
寺庙的梵音环绕在窗前回响。
不久,太阳升到松树的顶端,
又听到斋堂的钟声在相继鸣响。
此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园林景致的推崇。
李曾伯(约960年-1030年),字子升,号太白,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此诗作于李曾伯隐居于宜兴山房的时期,表现了他对清晨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热爱,体现了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理念。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在山房中的闲适生活。开头一句“晓起炉烟一缕清”,以炉烟起伏引入,给人以温暖和安静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梵音缭绕”,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宗教的氛围,借此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光照射到了松树的树梢,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在这里,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最后一句“又听斋钟相斋鸣”则是对时间的提醒,象征着生活的规律和宗教的仪式感。
整首诗节奏缓慢,意象清新,传达出一种恬淡、脱俗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诗人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宗教氛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晓起炉烟一缕清”中“炉烟”指的是什么?
“梵音缭绕槛轩行”中的“梵音”来源于哪个文化?
诗中提到的“斋钟”象征什么?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诗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表达了内心的恬静,与李曾伯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李曾伯则侧重于宗教与自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