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5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50:00
竹君为骨楮君身,学得飞鸢羽样轻。
出手能施千丈缕,举头可问九霄程。
高穷寥旷宁无力,少假扶摇即有声。
所惜峥嵘能几日,儿曹偻指已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轻盈飞翔的感觉。竹子做成的骨架和纸做的风筝,学会了飞翔的技巧。放手后能够放出绳索,直上千丈之高,仰头就可以询问九天的路程。飞得高而空旷,虽说力量不足,但借助一点风力便能发出声响。可惜的是,这样的辉煌能持续几天呢?孩子们的手指已经指向了清明的时节。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本诗写于风筝文化盛行的时期,表现了诗人对风筝飞翔的向往,以及对短暂辉煌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自由、梦想追求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筝的轻盈与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在开头两句中,诗人用“竹君”和“楮君”形象地描绘了风筝的材料,给人以轻盈之感;接下来的“出手能施千丈缕”,则展现了放飞风筝的壮观场景,令人心驰神往。诗中“高穷寥旷宁无力”的描写,既表现了飞翔的高远,又流露出对力量不足的无奈,展现了人类在追求理想时的局限性。最后两句则通过“所惜峥嵘能几日”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整首诗以风筝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理想、自由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由、梦想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理想追求中的无奈与渴望。通过风筝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诗中“竹君”为什么材料?
A. 纸
B. 竹
C. 木
诗中“九霄程”指代什么?
A. 远方的旅行
B. 高空的飞翔
C. 生命的旅程
诗人对风筝的飞翔有什么感慨?
A. 自由无价
B. 短暂而美好
C. 力量不足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