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淮南公听琴闻弦断诗》

时间: 2025-07-12 23:19:43

诗句

嗣宗看月夜。

中散对行云。

一弦虽独韵。

犹足动文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3:19:43

原文展示:

嗣宗看月夜。
中散对行云。
一弦虽独韵。
犹足动文君。

白话文翻译:

在月夜之下,嗣宗静静欣赏着明月。
云朵轻轻浮动,与月光相映成趣。
那孤独的琴弦虽只有一根,却仍能发出动人的音韵。
这样的旋律,依然能够打动文君的心。

注释:

  • 嗣宗:指的是皇帝或王族的继承者,特指某位王朝的皇子。
  • 看月夜:欣赏月光明亮的夜晚。
  • 中散:云彩在空中自由漂浮,形态各异。
  • 一弦:指琴的一根弦,象征着音乐的孤独与美丽。
  • 文君:指的是有才华的女子,这里可能暗指对音乐的欣赏或对人的动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字宗宪,号少连,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东魏,后仕于北齐和隋朝。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语言精练,情感细腻,深受后世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庾信的晚年,反映了他在音乐与自然之间的感悟。诗中通过琴声与月夜的结合,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和琴声为背景,展现了庾信对于音乐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静谧的月夜场景,月光与云朵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自然的美感让人心旷神怡。后两句则转入音乐的情感表达,尽管只有一根琴弦,却能够发出动人的音韵,暗示音乐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诗人在此将音乐与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文君的深刻情感,显示出音乐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这种情感的共鸣,构成了诗的核心主题,展现了庾信对音乐的痴迷与对自然的敏感,赋予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嗣宗看月夜:诗人描写一位王子在月夜中静静欣赏美景,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2. 中散对行云:此句形容月夜中的云朵轻盈飘散,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3. 一弦虽独韵:一根琴弦虽然孤单,但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象征着音乐的独特魅力。
  4. 犹足动文君:即使是简单的音乐旋律,也能打动有才华的女子,表达了音乐的感人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一种能够触动内心的力量。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月、云、琴弦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富有诗意的画面。

主题思想:

全诗以月夜与琴声为主线,表达了音乐的美好与心灵的共鸣,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清冷而美丽的孤独,代表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 云朵:象征着自由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琴弦:象征着音乐的力量,表达了艺术对情感的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嗣宗”指的是?

    • A. 皇帝
    • B. 王子
    • C. 文人
    • D. 士人
  2. 填空题:诗中“一弦虽独韵”表达了_____的力量。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对/错)

答案:

  1. B
  2. 音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庾信更侧重于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而苏轼则更加强调人生的哲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自箴 其二 题画卷五首 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 灵山口 己丑中秋寓宿玉堂闻沈公雅大卿刘正夫户部集张园赏月走笔寄之 寄题莫氏椿桂堂 谒金门·塘水碧 三登乐·方帽卫寒 回黄坦 题张晞颜两花图二首 其一 繁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判若黑白 目字旁的字 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衣字旁的字 三崔 包含胡的成语 疾恶如风 长袖善舞 臣字旁的字 降死 尊远 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倾耳细听 鹅儿黄 車字旁的字 撞破烟楼 时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