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1:47
横石三五片,长松一两株。
对君俗人眼,真兴理当无。
野老披荷叶,家童扫栗跗。
竹林千户封,甘橘万头奴。
君见愚公谷,真言此谷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几块横卧的石头,几株高大的松树。在你们这些世俗眼光的人看来,或许这其中不值得什么兴致。乡间的老者披着荷叶,家中的孩子在扫栗子。竹林环绕着千家万户,甘橘树下则是无数的奴仆。你见过愚公的山谷吗?我说这山谷其实是愚蠢的。
庾信(约公元513年-约580年),字君徽,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曾任南朝陈的官员。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深受后人推崇。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庾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表达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开篇的“横石三五片,长松一两株”,构建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君俗人眼,真兴理当无”这两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质疑世俗眼光的狭隘与肤浅,强调真正的兴致与情趣在于内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的评价。
后半部分通过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乡野的老人、家中的孩子,都是自然的参与者。尤其是“竹林千户封,甘橘万头奴”描绘了一幅丰饶而宁静的图景,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富足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的“君见愚公谷,真言此谷愚”则是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过于执着于世俗成就的人的讽刺,强调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的真实价值。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价值,批判了世俗眼光的狭隘,倡导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野老”指的是?
A. 农民
B. 乡间的老人
C. 渔夫
D. 商人
诗人认为真正的兴致在于?
A. 物质的积累
B. 内心的感受
C. 社会地位
D. 名声
“竹林千户封”中的“千户”指的是?
A. 一千个家庭
B. 一千只鸟
C. 一千棵竹子
D. 一千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