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5:4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5:44:05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苏轼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在那酒醉歌行的地方,西郊路上开着野梅和官柳。
听说华阳的版籍中,至今还有城南的杜鹃。
我想回去寻找那万里桥,水花和风叶在暮色中萧萧作响。
芋头的根茎有一尺谁能悉尽,三年的桤木已经足够烧。
百岁风狂究竟能有什么,羡慕你如今已作峨眉的老者。
即便未曾家生执戟的郎君,也应该是世间的埋轮守。
不要小看我这老病未归的身躯,玉局再过几年又有几人?
等到子猷的清兴发时,还得在雪夜去寻你。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诗文兼具豪放与细腻而闻名。其一生经历丰富,曾因政治原因遭贬,形成了其作品中深厚的哲理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反映出作者对友谊、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诗以送别友人戴蒙赴成都为主题,展现了苏轼的深厚情谊与人生哲思。首联以“拾遗被酒行歌处”引入,生动描绘了西郊的自然景色,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欢愉时光的怀念。接着,诗人提及华阳的杜鹃,象征着古老而美好的传承。
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伤,特别是“百岁风狂定何有”,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对友人现状的羡慕。“莫欺老病未归身”则是对年老体衰的自省与警醒,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最后,诗人以“会待子猷清兴发”结束,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对友谊的坚定信念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丰富,体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与深邃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阳”是指哪个地方?
A. 现代城市
B. 古地名
C. 诗人的故乡
“我欲归寻万里桥”中,诗人想要回去寻找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朋友
C. 归属感
诗中“莫欺老病未归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年的无奈
B. 对友情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